太守府,书房内。
那名负责统计的文吏,整个人都趴在地上,身体因为极度的激动和骇然,筛糠般地抖动着。
他高高举过头顶的竹简,也随之剧烈摇晃。
书房中,刘景端坐主位。
贾诩、沮授分列左右,神情肃穆。
“说!”
刘景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那文吏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声音嘶哑而尖锐地喊了出来。
“启禀大人!”
“土地改革……大获全胜!”
“我常山郡官府,共获得各家豪强献上及原有官田和现有百姓耕田合计……”
“七百万亩!”
“主公!是整整七百万亩耕地啊!”
七百万亩!
这四个字,如同四道天雷,在书房中轰然炸响!
七百万亩是什么概念?
整个冀州,膏腴之地何其多,可一个郡能由官府直接掌控分配七百万亩耕地,简直闻所未闻!
这已经不是惊天手笔了。
这是要逆天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汇集到了主位上那个年轻得过分的身影上。
刘景的脸上,依旧平静。
但他紧紧握住座椅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壮阔。
成功了!
以盐换地,杀鸡儆猴,双管齐下,终于撬动了士族豪强统治数百年的根基!
这七百万亩土地,就是他刘景在这乱世之中,安身立命,争霸天下的最强底牌!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这巨大的震撼中时,贾诩却缓缓站了起来。
他先是对着刘景深深一揖,而后转向众人,声音清朗,却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
“诸位,土地的数目固然惊人。”
“但我常山郡如今的人口,才是真正的根基所在!”
众人闻言,精神又是一振。
对啊!
地再多,没人种也是白搭。
人口,才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
贾诩从袖中取出一卷新的简牍,徐徐展开,眼中精光爆射。
“黄巾乱前,我常山郡在册人口,共计六十五万三千人。”
“褚燕之乱,百姓流离,兵祸不休,我郡人口锐减近七万。”
众人听到这里,神色都有些黯然。
那是常山郡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贾诩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
“但是!”
“主公破黄巾,收降黄巾降卒近三十三万!”
“如今,刨除战损,加上收拢的流民,我常山郡在册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他伸出一根手指,重重地说道。
“九十一万!”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