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
就在刘景意气风发,准备将这套建国方略彻底付诸实施之际,一直沉默的贾诩,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他再次出列,对着刘景一躬。
“主公。”
“洛阳为基,固然是万全之策。”
“然,我等目前兵力,满打满算,不过十二万之众。”
“其中,常山、邺城等北方腹地,为防备袁绍、韩馥之流,必须留有重兵镇守。”
“并州北部为了防范匈奴和鲜卑也要派军留守。”
“真正能机动用于洛阳中枢的力量,不过六七万人。”
贾诩的声音不高,却让堂内刚刚燃起的热烈气氛,瞬间冷却了几分。
“面对西边拥兵十数万的董卓,以及关东环伺的各路诸侯。”
“这点兵力,恐怕……捉襟见肘。”
紧迫感,再一次笼罩在众人心头。
是啊,谋略再好,终究需要绝对的实力去执行。
兵力不足,是当前最致命的短板。
贾诩抬起头,那双深邃的眼中,没有了平日的谨慎,反而透出一股锐利。
“主公,我等坐拥七郡,治下人口已近五百万!”
“百姓感念主公活命之恩,安居乐业,民心归附,忠诚无比。”
“此等雄厚根基,理应匹配更强大的军力!”
他语气一转,变得沉重而坚定,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刘景的心坎上。
“诩斗胆建议!”
“我军当扩军一倍有余,总兵力达到二十五万之规模!”
二十五万!
这个数字一出,就连一向沉稳的沮授,呼吸都为之一滞。
这几乎是将刘景势力现有的军事力量,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这是何等惊人的手笔!
不等刘景开口,郭嘉已经抚掌大笑起来,脸上的随性被一种狂热的兴奋所取代。
“哈哈哈哈!文和此言,深得我心啊!”
他站起身,走到贾诩身边,眼中闪烁着骇人的神采。
“主公!此事可行!而且必须立刻去行!”
“我常山郡与赵国的装备工厂,经过数年发展,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水力锻锤昼夜不息,高炉钢水奔流不绝!”
“所打造的兵甲、军械,早已堆满了数十座武库!供给二十五万大军,绰绰有余!”
郭嘉的声音里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至于兵员,更不成问题!”
“司隶两郡百万灾民,感念主公活命之恩,只要登高一呼,从军者必如过江之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