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的巨大关门,在刺耳的吱呀声中缓缓洞开。
张济脸色苍白,由两名亲兵搀扶着,一步步走出关门。
张济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罪将张济,拜见大将军。”
“我等……愿降。”
他身后的将校们也齐刷刷地跪了一地,兵器被扔在身前,发出一阵杂乱的响声。
刘景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亲自将张济扶了起来。
“张将军快快请起。”
他的声音温和,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傲慢。
“将军深明大义,保全了关中数万子弟的性命,此乃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他又看向一旁失魂落魄的张绣,开口道。
“这位便是北地枪王张绣将军吧?虽败于奉先之手,但敢于向天下第一猛将挥枪,这份勇气,天下几人能有?”
“你的枪法很不错,只是还需磨砺。”
张济和张绣都愣住了。
他们预想过羞辱,预想过轻蔑,甚至预想过死亡,却唯独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礼遇。
张济浑身一颤,眼眶瞬间红了,这个在沙场上流血不流泪的汉子,此刻竟有些哽咽。
“大将军……”
张绣更是猛地抬头,看着刘景那真诚的眼神,心中的屈辱与不甘,竟奇迹般地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刘景拍了拍张济的肩膀,郑重承诺。
“二位将军放心,我刘景麾下,只有战死的英魂,没有枉死的炮灰。”
“从今往后,你们便是我的袍泽,随我一同为大汉再立新功!”
这句话,彻底击溃了张济叔侄最后的心理防线。
他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激动与决然。
二人再次跪倒,这一次,是心悦诚服。
“我叔侄二人,愿为大将军效死!”
刘景大军兵不血刃,顺利接管潼关。
通往长安的最后一道门户,就此洞开。
……
长安,太师府。
当潼关失守,张济叔侄献关投降的军报快马加鞭送到时,董卓正在指挥家丁将府中的金银财宝装车。
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你说什么?!”
董卓一把揪住信使的衣领,布满血丝的眼睛瞪得如同铜铃。
“张济那个狗东西……他敢投降?!”
信使被吓得魂不附体,颤抖着说。
“千……千真万确,刘景的大军……已经过了潼关了!”
“啊——!”
董卓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咆哮,一脚将信使踹翻在地。
他彻底疯了。
“没了!都没了!”
“我得不到的,谁也别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