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大将军府的书房内,刘景独坐案前,一夜未眠。
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可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南方。
兖州的曹操,淮南的袁术,荆州的刘表……
这些名字,像一根根刺,扎在他的宏图之上。
称帝?
时机未到。
但那份野心,那份让自己的孩子堂堂正正站在阳光下的渴望,却已然被点燃。
就在刘景心潮起伏之际,门外传来了亲卫急促的禀报声。
“大将军,宫中来人传讯,言徐州牧陶谦遣使者孙乾,已至殿外,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
陶谦的使者?
刘景眉头微皱,昨夜的疲惫一扫而空。
他迅速整理好衣冠,沉声道:“传令,召集所有在洛阳的文武官员,即刻上朝!”
……
洛阳,未央宫。
久未举行的大朝会,今日却显得格外肃穆。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齐聚于殿中那个风尘仆仆的身影。
徐州别驾,孙乾。
他手捧着一个锦盒,里面是徐州牧的官印,另一只手则拿着一卷帛书。
孙乾面朝高坐于御座之侧的刘景,深深一拜,声音洪亮而清晰。
“大将军,我家主公陶恭祖,年事已高,精力不济,自觉无力再庇护徐州百姓。”
“今特遣下官,奉上徐州印信与户籍图册,愿将徐州一地,尽数献于大将军!”
“恳请大将军看在徐州百万生民的份上,接掌徐州,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什么?陶谦要让出徐州?”
“兵不血刃,得此富庶大州?这……这是天大的祥瑞啊!”
“大将军仁义布于四海,连陶谦都为之感化!”
群臣的议论声嗡嗡作响,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与狂喜。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皇甫嵩、卢植等老臣捋着胡须,面露欣慰之色。
贾诩、郭嘉等人则交换着眼神,迅速评估着此事带来的利弊。
唯有刘景,面色平静如水,看不出丝毫波澜。
他静静地看着孙乾,缓缓开口。
“陶公此举,我心领了。”
他示意内侍上前,接过印信和文书。
“传我之令,封陶谦为安东公,食邑三千户,准其于徐州安享天年,不必来洛阳朝拜。”
“孙乾一路辛苦,暂留洛阳,待我大军开拔时,再随军同返。”
一番话说得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这便是答应了!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恭贺声。
“大将军英明!”
“恭喜大将军,贺喜大将军!”
然而,刘景的内心,远不如表面这般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