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已定,但新的愁绪却如乌云般笼罩在陆康心头。
他挥退了堂下众人,只留下心腹主簿程俨。
诺大的议事厅内,只剩下陆康来回踱步的沉重脚步声。
“使者……”
陆康口中喃喃自语,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此去洛阳,千里迢迢,中间隔着袁术和刘表的地盘,说是九死一生也毫不为过。
这个人选,必须胆识过人,能言善辩,随机应变。
更重要的,他必须有足够的分量,能代表整个庐江,让大将军刘景看到庐江的诚意。
陆康将麾下的文武在心中过了一遍,又一一否决。
郡丞老成有余,但魄力不足,怕是刚出庐江地界就吓得腿软了。
武将们都是些粗人,让他们冲锋陷阵尚可,出使洛阳,怕是要坏了大事。
至于程俨……他虽然提出了这个绝妙的计策,但他还需要留在庐江辅佐自己,稳定人心,以防不测。
难道,偌大的庐江郡,竟找不出一个可担此重任之人?
陆康越想越是心急。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猛然闪过一个人的身影。
乔望,乔公!
陆康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对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乔公乃海内名士,德高望重,其学问人品,天下共仰。
即便是袁术那样的逆贼,见了乔公,也得恭恭敬敬地执弟子礼。
若是能请动他老人家出马,以他的名望作为护身符,穿越袁术地盘的安全性将大大增加。
而且,由他这样一位大儒亲自向刘景献土,更能彰显庐江归附的诚心与决心!
这简直是天造地设的最佳人选!
想到这里,陆康再也坐不住了。
他当即命人备上一份薄礼,连夜亲自赶往城东的乔府。
……
夜色深沉,乔府书房内灯火通明。
年近五旬的乔公,正与陆康对坐品茗。
听完陆康将庐江危局与归附大将军的计划全盘托出后,乔公手持茶杯的动作停在了半空中,久久不语。
书房内,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
“孟瞻,你可知此举意味着什么?”
许久,乔公才放下茶杯,神情无比严肃。
“一旦失败,你我两家,都将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陆康惨然一笑,站起身,对着乔公深深一揖。
“乔公,我岂会不知其中凶险?”
“但如今孙策兵临城下,袁术虎视眈眈,庐江已是死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或有一线生机。”
他抬起头,声音嘶哑而恳切。
“向大将军献土,是我能为庐江百姓,为这大汉江山,想到的唯一出路了!”
乔公看着老友憔悴的面容,心中长叹。
他何尝不心向汉室,何尝不痛恨袁术这等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