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广陵风起,暗箭难防

“《淮安旬报》乃淮安口舌,更是教化万民、传播知识之利器。”

“报纸一出,天下皆闻淮安之名。”他略顿,声调扬起,

“诸君之名,亦将随墨香传遍四海而青史留名。此事,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诸君务必用心。”

青史留名狠狠搔到了蔡邕的痒处。他古井无波的眼中迸发出惊人的神采,那是对于留名后世的深切渴望。

几位年轻书吏更是挺起胸膛,面泛红光,仿佛见到了自己名扬四海的场景。

“老朽定竭尽全力。”蔡邕率先躬身。

“吾等谨遵侯爷之命!”众书吏齐应。

这感觉?还挺有意思。刘骏暗讨:自己的御人之术是否经验+1000?

哈哈,果然当了老板都得学会画饼,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工分制、银行、新纸张研制、对外招工,种种事务接二连三施行。

刘骏在广陵与淮安间来回奔波。一直忙到广陵新港初具雏形。

大量民工、熟练船匠涌入,让广陵各地的工程进度一再加快。但由此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这天,刘骏与众官吏再次来到新港口视察。

比起上次,新港扩建已近中后期。

只见港口上,夯土筑就的堤岸向江中延伸,如同巨兽探出的利爪。

岸边,号子声震天,无数役夫在监工的指挥下,或扛巨木,或筑水泥地基,或拖动满载土石的藤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码头已经完工,几座巨大的船坞骨架已然立起,匠人们正在其上忙碌。

刘骏在徐庶、陈到、糜竺以及梁通陪同下,行走在工地上。

“主公请看,”梁通指着最大的那座船坞,“此坞待其建成,数千料大船亦可入内修造。新造巡江舰,正于此地改造。”

所谓的巡江舰,无非是旧大船翻新,打上铁板。

刘骏对此兴趣缺缺,没有真正的铁甲船,水军始终上不得台面。

“进度不错。人手、钱粮可还充足?”

“回主公,目前尚可。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