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淮安旬报

王铁锤拿起一个细小的钢片,“对钢口要求太高,废品率惊人。”

“不急,慢慢试。这东西是关键。”刘骏拿起一个结构精密的成品弩机,入手沉重,“优先配备给赵云的骑兵和陈到的精锐。多铸箭,日后这消耗必然惊人。”

“主公,您设计的棉甲,样品做出来了。只不过防护力不及钢甲,甚至不及皮甲。而且材料不足。”

“我知道,材料不是问题。广陵各地、周边州郡,子仲已在安排合作种植棉花事宜。日后材料问题必然得到解决。我只问,这产能对比如何?”

“经大匠评估,棉甲产能极高,适合大规模装备我军。”

“很好。”刘骏拍拍王铁锤肩头:“淮安的安危,全靠你们了。”

王铁锤受宠若惊,正在谦虚,一名亲兵快步走来,低声对刘骏耳语几句。

刘骏脸色微喜,对王铁锤道:“你继续盯紧生产。我有要事处理。”

说完,他快步走出喧闹的工坊,往新成立不久印刷厂走去。

淮安城内,新设印坊。

巨大工棚中,空气里弥漫着新竹的清香与松墨的淡雅气味。

新改进的竹纸,白皙平滑,触手细腻,成摞堆放在角落的货架上。改良的墨汁黑亮润泽,盛于大缸。一排排黄铜浇铸的活字按韵部整齐排列于巨大字盘内。

数十名培训不久的排字工穿梭字盘间,手脚麻利地依文稿捡出所需铜字,放入手托排字板,再转排入铁框。

蔡邕坐镇校对台,细审第一版清样。

他手持工整手抄稿,逐字比对。

清样头版,硕大标题乃他亲书所铸:“曹操吕布兖州激战,濮阳粮尽易子而食”。

下方稍小字号时评,笔锋犀利:“曹孟德世之枭雄,吕奉先轻狡反复。二虎相争,徒耗兖州民力。百姓何辜?苍天何忍?”

农业版:“淮安新式曲辕犁详解及图解,深耕增产六成秘法公开”。

商务版:“求购、销售信息为主,附淮盐、棉布、原料等物价目表。

另小字注明:淮安至广陵、吴郡航道畅通,糜氏商队可提供护航”。

小说版:“《淮安侠客传》第一回:无名小子得奇遇,乱世拔剑救苍生”。

医学版:“华佗先生授:防治伤寒瘴气简法,沸水煮布掩口鼻,秽物远离水源说”。

所有文字皆采用繁简体双版对照印刷,并前所未有的加以清晰逗号、句号分隔。

排版废弃传统右至左竖排,改为左至右横排,初看怪异,读来却异常顺畅,效率倍增。

蔡邕深吸气,压下胸中翻腾激动,转向一旁目光灼灼的刘骏。

“仲远,清样已校三遍,无误。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