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上):曹公震怒

案上那份报纸摊开,入眼正是《史鉴》。

曹操倏地起身,在铺着锦毯的地上来回踱步:

“文中句句引经据典,字字看似公允客观,可连起来读,便是将老夫架在火上烘烤!诛心之论,何其毒也!”

他猛地停步,怒气难平,扫向众谋士,“诸公皆天下智士,就无言以对么?”

郭嘉轻咳一声,脸上露出一丝深思之色,上前半步拱手道:

“明公息怒。此报之所以能蛊惑人心,正因其披着‘治史’、‘公允’的外衣。

若我等反应过激,径直禁绝,反而落人口实,显得我等心虚气躁,恰正中其下怀。不若……”

“奉孝此言差矣!”荀彧蓦地打断,他神色肃然,语气沉重,

“此报流毒甚广,传阅者众,于明公声望大为不利。岂可因顾忌虚名而任其蔓延?”

“文若以为如何?”

“当立即下令禁绝此报在兖、豫、司隶等州流通。凡私藏、传阅、议论者,皆以惑乱民心、诽谤朝政论处!”

荀彧肃然道:“唯有雷霆手段,方可震慑宵小。”

程昱也沉声道:“文若所言极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初始不堵,后必滔天。”

曹操停下脚步,目光在荀彧和郭嘉脸上来回扫视。

沉吟片刻,他眼中厉色一闪而逝:“就依文若之言。即刻拟令,下发各州郡,搜缴《淮安旬报》。

各地关卡,严查往来商旅,一经发现,立即搜缴焚毁!不得有误!”

禁报令很快从司空府签发,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各地。

然而,律令之下,自有对策。

许昌城东门,守城士兵明显加强了盘查,特别是对来自东面的车队。

起初,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很快,事情就变了味。

禁报第二十日,一名披甲按刀的军官远远望见糜家的庞大商队,脸上立即露出惊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