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一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刘骏口中缓缓吟出。此诗孤篇压全唐,其意境之开阔、文辞之华美、哲理之深邃,远超这个时代。
起初,还有人带着挑剔的目光,但听着听着,所有人都沉浸了进去。
那浩瀚春江、皎皎孤月的画面仿佛呈现在眼前,那对人生、宇宙的思索叩击着心灵。
当刘骏吟到最后“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时,全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痴了,醉了。
这……这是何等瑰丽的诗篇?这是人力所能及的吗?
与这首《春江花月夜》相比,曹操那首《蒿里行》虽好,却显得格局稍逊,更多的是现实的悲慨,而少了这份超然的意境和深邃的哲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绝望,一个希望。几乎将两人的心境,对局势、对未来的看法、期望显现了出来。
高下立判。
蔡邕激动得胡须颤抖,喃喃道:“此诗只应天上有!仲远……我婿,真乃神人也。”
徐庶、贾诩眼中也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那些名士们半晌才回过神来,紧接着爆发出远比刚才更为热烈和真诚的赞叹。
不知是谁先开始,掌声、赞叹声、惊呼声如同山呼海啸般爆发开来。
“千古绝唱!此真乃千古绝唱也。”一位白发老名士激动得浑身发抖。
“刘使君大才。吾等拜服。”许多文人名士竟不由自主地向刘骏行礼。
“旷世奇作。”
“闻此诗,三月不知肉味。”
曹操僵在原地,脸上的得意之色早已消失无踪,只剩下无比的震惊和难以置信。
他自负文采,可此刻却清楚地知道,自己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这首诗,他穷尽一生也写不出。
不是才华,而是心境。
在内心深处,他对现实,对大汉是绝望的。而刘仲远,似乎心向光明。
曹操实在难以明白,自己出身高贵,依旧感到现世压抑绝望。为什么刘骏小卒出身,见惯生死,还能心怀希望?
这简直不可能,天底下哪有心态如此好的人?
刘骏看着沉思的曹操,微微一笑,淡淡道:“孟德,承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