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刘骏麾下最精锐的【打更人】探马,分成数队,悄无声息地潜入青州境内。
落雁谷地势果然如诸葛亮信中所言,两山夹峙,谷地平坦开阔,是大军通行的天然通道。谷口上游约三里处,河道收窄,是筑坝的理想地点。
陈宫亲临现场指挥,看着民夫兵士们热火朝天地开挖地基,搬运土石,眉头却始终紧锁。
他找到正在视察工地的刘骏,低声道:“主公,此地筑坝,确是绝佳。可如今春雨绵绵细小,水量增长缓慢。
据本地乡老所言,往年此时从未有过能形成山洪的大雨。到时袁谭军不来,或来了却无大水,此坝意义不大。”
刘骏沉吟片刻,不答反问:“公台,若你是袁谭,欲偷袭琅琊,会选择哪条路?”
陈宫不假思索道:“落雁谷是必经之路,路程最近,最隐,地势也相对平坦,利于大军快速行进。”
“那就是了。”刘骏目光锐利,“孔明判断袁谭会来,并非空穴来风。至于雨水……”
他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语气是一种自己也无法完全确信的矛盾笃定:“天意难测,或许,今年会有所不同。”
陈宫见他如此,不再多言,只是督促工程加快进度。
水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天天增高。
数日后,潜入青州的探马陆续传回消息。
——袁谭军确有异动,正在秘密集结粮草!
——侦知袁谭麾下大将汪昭、彭安所部,已离开驻地,动向不明。
——青州边境关卡盘查突然严格,似有大战将至的迹象。
一条条情报汇聚到刘骏手中,他又惊又喜。
诸葛亮的判断,正在被一步步证实!
袁谭,真的可能要来!
只是大雨也会来?
随后的时日,刘骏留在阳都,一边督促工程,一边安排诸葛家南迁事宜。
吕玲绮与黄月英越发熟稔,时常凑在一起,一个讲些江湖见闻、军中趣事,一个则偶尔点评兵器优劣,甚至随手画出些改进的小机关,让吕玲绮大开眼界。
另一边,随着消息明确,陈宫等人已再无异议,皆全力投入备战。
可就在这时,连绵了数日的春雨,非但没有再下,反而有了停歇的迹象。
一些原本就持怀疑态度的官吏,私下议论纷纷。
“劳师动众,就为了这点水?淹蚂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