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淮安定策,排兵布阵

刘骏脑中飞快盘算。一道久存脑海的信息跳了出来:来自管亥灵魂碎片的秘密——一条从泰山郡直通青州治下的隐秘小道。

“历史”上管亥正是从这条小道奇袭青州,差点得手。

(敲黑板,秘道乃划过重点的事,都应该记得吧。)

图谋青州与他一直以来的战略不谋而合。

而贾诩的计策,正好将他“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的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

趁你病,要你命,抢在曹操反应过来之前,先把青州这块肥肉吃下!

“好,就依文和之计!”刘骏拍板,“元直,你负责草拟回复曹操的文书,言辞要恭谦,表达我出兵之决心,但可稍言我军新败袁谭,需稍作整顿,不日即发兵北上,请曹丞相!务必坚守待援,为我军争取时间。”

“子仲,你立刻着手调配粮草军械,准备出征事宜。同时,严密监控江东孙策与荆州刘表动向。”

“文和,”刘骏看向贾诩,“淮安根本之地,以及那件针对江东的‘特殊事务’,就劳你多费心了。”

贾诩微微躬身:“诩,领命。”

之后,刘骏与几人将各处细节一一分解、谋算、布局,待将官渡之战战略方向尽数完善,已到深夜。

第二日起,淮安城中那庞大的战争机器便开始悄然加速运转。

数日后,淮安城,校场点将台。

初春的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将金色的光芒洒在肃杀的校场上。

寒风依旧凛冽,卷动着旌旗,发出猎猎声响。

台下,盔明甲亮的将领们按品阶肃立,鸦雀无声,只有战马偶尔不安地刨动蹄子,喷出团团白汽。

刘骏一身玄色鱼鳞铠,外罩猩红锦缎斗篷,按剑立于高台之上。

晨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和冷峻的侧脸。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或熟悉或新近归附的面孔,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为了应对官渡之战,刘骏很早之前就已将分散各地的文武召回。

点将台下:赵云、高顺、张辽、甘宁、张绣、黄忠、赵虎等人皆在场,连周仓都被他暂时提出来,要他跟着先上战场,回来再补余下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