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兵不厌诈,此时又不是背刺友军,故此周瑜也没反对。
孙权盘算片刻,觉得此计成功的可能性极高,大喜:
“子明此计大妙!就依你之策!命你全权负责此事,务必一击成功!”
数日后,一支打着荆州某商会旗号的船队,载着满满的“货物”,在江上遭遇“风浪”,船只“受损”,被迫向广陵附近的一处江北滩涂停靠修理。
驻守此地的正是广陵城防司主将陈三。他接到报告,带着一队士兵赶到江边。
只见那几条商船搁浅在浅滩上,船上的水手和商人打扮的人正忙碌地“抢修”,显得“很正常”。
陈三眯着眼,打量着那些人。虽然穿着商贾服饰,但个个身形矫健,动作干练,眼神警惕,手上老茧的位置也不对劲……
更重要的是,这场景,这手法,怎么那么像军校学过的“黄毛晒货”和“白衣渡江”的混合变种案例?
他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带兵上前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商队?为何在此停靠?”
一个看似头领的“商人”连忙上前,陪着笑脸:
“将军恕罪,小人是荆州李氏商会的,运些布匹往北边去。不想遇上风浪,搁浅,船舵也坏了,不得已在此靠岸修缮,惊扰将军,万分抱歉。”
说着,还递上一份路引和几锭银子。
陈三接过路引,随意扫了一眼,手指在“李氏”二字上轻轻摩挲了一下。
东西是真的,人就未必了。
他脸上堆起笑容:“原来是李氏商会的朋友,不必惊慌。既是船只受损,要不要我派些弟兄帮你们修理?”
说着,他对身后一名亲兵使了个眼色。
那亲兵会意,立刻准备带人上前帮忙检查船只。
那“商人”头领眼神微变,连忙阻拦:“不敢劳烦将军,船上货物金贵,有劳将军高抬贵手……”
他点头哈腰,再次悄悄送上一个钱袋。
陈三用手掂了掂,打开一条缝,瞄了一眼:吆喝,有够大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