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言在甘露殿的事情不胫而走,很快就在帝都传开。
各大酒楼,茶铺,讨论最多的就是他舌战群儒之事。
甚至有一些商业嗅觉灵敏的说书先生,都开始把他的事情改编成了故事,在茶铺内以说他的故事吸引客人。
“话说当时国子监众大儒,对这个苏言苏公子,那是唇枪舌战,咄咄相逼,然而你猜怎么着?
苏公子丝毫不惧,一步一句诗。
写出了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这首诗直接把那吴修言给怼得面如死灰!”
说书先生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
下面的江湖汉子们纷纷叫好。
“好!苏公子当真性情中人!”
“以前只听说他纨绔之名,没想到他竟有如此诗才?”
经过这次的事情,不少人对苏言有了改观。
当然,读书人却不这么认为。
“哼,谁知道他是从哪里弄来的,真以为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随随便便就能写出诗词?”一个儒衫青年不屑道。
“我就纳闷儿了,不是你们这些读书人一直咄咄逼人,非要苏言证明他诗才?”
“我也都觉得,人家本就是商贾,就写了首《春江花雨夜》,你们非要让他证明。”
有人不服气道。
“你们这些人懂什么,《春江花月夜》有大乾诗魁的潜力,真以为一个不学无术之人能写出来?”那读书人嗤笑一声。
“你们这些读书人,当真死鸭子嘴硬,都已经到这时候,还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