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星火之约

“新生纪元”的宣言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方舟堡垒”内外激荡起层层涟漪。重建与探索的激情取代了劫后余生的茫然,每个人都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一个更加宏大而清晰的目标奋力前行。

李娜亲自挑选并重组了“深空之眼”舰队,配备了最新研制的、融合了秩序符文与“丰碑”技术的侦察舰。这些舰船不仅拥有卓越的隐身与机动性能,其核心探测器更能敏锐捕捉宇宙中微弱的秩序波动或异常的信息涟漪,旨在寻找散落在星空各处的其他秩序火种。

老周则带着工程团队,近乎疯狂地投入到堡垒防御体系的升级中。他们不再满足于物理与能量的壁垒,开始尝试将王超对抗“虚无”时展现出的“概念定义”能力部分固化到防御矩阵中,虽然进展缓慢且消耗巨大,但每一次微小的突破都意味着堡垒在终极威胁面前的生存几率提升了一分。

杨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则沉浸在“文明回响”与“观察者”残留信息的浩瀚海洋中。那些来自逝去文明的信息碎片,如同散落的拼图,蕴含着难以想象的科技、哲学与艺术瑰宝,同时也记录着它们面对“收割”时的最后抗争。而“观察者”残留的数据流,虽然加密等级极高且充满陷阱,却也隐约揭示着这个神秘群体内部的复杂结构与某种……深藏的矛盾。

王超在恢复力量、处理必要事务之余,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与“起源方碑”的深度沟通,以及感悟体内那融合了亿万文明回响的秩序本源。他能感觉到,自己对秩序之力的掌控更加得心应手,甚至开始触摸到一丝超越当前宇宙规则的、更加本质的力量边缘。

然而,那个在仪式结束后,自六棱柱深处浮现的、指向宇宙边缘的模糊坐标,始终萦绕在他心头。那感觉并非危机,也非机遇,更像是一种……**呼唤**?或者说,一个等待被发现的**答案**。

数月后,当“方舟堡垒”的修复工作基本完成,各项计划也步入正轨时,王超做出了决定。

他将李娜、老周、杨教授再次召集到核心指挥室。

“堡垒的事务,暂时交给你们了。”王超开门见山,他的气息已经完全恢复,甚至更胜往昔,眼神深邃如星空,“我需要去确认那个坐标。”

三人对此并不意外。李娜沉默片刻,问道:“需要多少护卫?‘深空之眼’可以抽调最精锐的……”

王超摇了摇头:“不,这次我独自前往。那个坐标给我的感觉很奇特,人多了反而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变数。而且,”他顿了顿,“堡垒需要你们。这里是我们的根基,不能有任何闪失。”

老周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重重拍了拍王超的肩膀:“早点回来!这摊子事儿没你坐镇,老子心里不踏实!”

杨教授推了推眼镜,递过一个特制的数据存储器:“这里面是我对‘文明回响’中关于高维导航和未知信号解析的最新成果,还有对‘观察者’数据的一些风险预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王超接过存储器,点了点头:“谢谢。”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李娜身上。两人对视,无需多言,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信任与牵挂。

“小心。”李娜轻声道。

“我会的。”王超微笑回应。

没有隆重的送别仪式,王超悄然登上一艘经过特殊改装、仅能容纳一人的小型探索舰——“星火号”。这艘飞船通体流线型,表面铭刻着细密的秩序符文,其核心引擎甚至直接与王超的秩序本源相连,使其具备了短时间进行概念层面跃迁的能力。

“星火号”如同融入夜色的流星,悄无声息地滑出“方舟堡垒”的船坞,调整方向,朝着那个位于已知宇宙边缘的模糊坐标,开始了新的远征。

这一次,没有既定的试炼,没有明确的敌人,前方是彻底的未知。但他心中并无畏惧,只有一种探寻真相的平静与坚定。

航行是漫长而孤寂的。宇宙边缘的景象与内部截然不同,星辰稀疏,星云黯淡,空间的“背景辐射”也带着一种古老而荒凉的味道。甚至偶尔能感知到一些残留的、属于早已消亡的古老文明的时空碎片,如同海市蜃楼般在舰船周围闪现又消失。

王超依靠着六棱柱的指引与杨教授提供的导航技术,在混乱的时空结构中小心的穿梭。他尝试与那些时空碎片进行微弱的共鸣,偶尔能捕获到一些断断续续的信息,大多是些关于创造、探索与最终寂灭的感叹,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宇宙轮回与文明宿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