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轩突然笑了,露出虎牙:“你小子,当年夜学修电路时就这么精。”
七点零八分,张野的手机震动起来。
阿勇哥发来照片:一只掉漆的银色录音笔躺在快递箱里,背面刻着“舟舟12岁生日快乐”,字迹歪歪扭扭。
陈默的老式磁带播放器“咔嗒”一声吞下录音带时,整间寝室的呼吸都轻了。
磁带转动的沙沙声里,首先传来的是礼堂扩音器的电流杂音,接着是小舟发颤的尾音:“……不是在文明实践点!我们的课是在桥洞下、快递车里、美容院的玻璃上开的——”
“啪!”是茶杯被碰倒的脆响。
“林科长?”大陈的声音突然插进来,带着讨好的笑,“您看这效果,比我们预演的还感人。”
“感人?”另一个男声响起,带着不耐烦的鼻音,“我要的是安全。抗争必须安全化,否则就该被消灭。把这些‘不稳定元素’做成展览品,既平息舆论,又能当政绩——这才是重点。”
录音笔的电流声突然变得刺耳。
赵子轩“砰”地捶了下桌子,泡面盒里的烟灰簌簌往下掉:“好个‘展览品’!合着我们从夜学群到先锋队,全成他们玻璃柜里的标本了?”
“发布。”林枫的指节抵着太阳穴,“必须让更多人听见。”
“不行!”赵子轩猛地站起来,椅子翻倒在地,“直接曝光,小舟会被清退,连最后的宣讲员身份都保不住——他们能把她的故事改成‘迷途知返’,也能改成‘恶意造谣’!”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蓝光映得他眼底发亮:“隐写术。把音频切成0.01秒的片段,嵌入流行歌的背景噪音里。原夜学群成员手机里都装过‘微光节点’,能定向解码。”
“我联系老学员。”张野弯腰扶起椅子,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全市23个接应点,骑手、保安、摊主——他们每天戴耳机,最容易‘无意’听见。”
林枫盯着窗外渐浓的夜色,手机在掌心震了震,是阿雪发来的消息:“所有节点已就绪。”他深吸一口气:“行动代号‘静音广播’,十点整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