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医道新章

建安十五年初秋,襄阳城南。

暮色四合,最后一缕夕照斜映在荆州医学院的鎏金匾额上,将字的最后一笔镀得灿若朝阳。朱漆大门两侧,新刻的楹联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光:

银针济世活人无分贵贱,丹心救民报国不论死生。

张机立于阶前,白须在晚风中轻颤。他仰首凝视着那遒劲的笔迹,恍惚间,眼前浮现出月前那封送至长沙的信函——

那日秋雨缠绵,一名浑身湿透的小校叩响了他的药庐。那军士虽被雨水浸透,怀中锦匣却滴水未沾,匣上荆州刘封四个朱砂小字在雨气中愈发鲜艳。

仲景先生台鉴:

信纸展开的刹那,墨香扑面,墨迹如刀,力透纸背。刘封的字迹不似寻常士人那般圆润含蓄,反倒如剑出鞘,锋芒毕露:

医道不该困于门户,当如阳光雨露泽被苍生。

只这一句,便让他在药炉前枯坐至三更。炉中药汁熬干三次,童子换了三回炭火,他却浑然不觉。

师父?

少年药童的呼唤将张机从回忆中惊醒。一片枯叶正粘在不论死生四字的刻痕上,随着晚风轻轻颤动。少年刚要伸手,却被张机按住手腕。

老神医苍老的手指抚过楹联,木纹粗砺的触感让他想起建安三年,自己在南阳郡守府前悬壶济世时,亲手雕刻的那块张氏医馆的木匾。那时他尚年轻,以为着书立说便可救天下人,却不想《伤寒杂病论》成书后,竟被世家豪族束之高阁。

铛——

檐下铜铃忽响,惊起两只白颈鸦。鸦影掠过医学院的飞檐,在暮色中划出两道墨痕。

走吧。去看看……都督说的那个能装下五脏六腑的铜人。

张机整了整衣冠,药箱中的金针随着步伐叮咚作响。这声音让他想起长沙疫病时,自己在难民帐篷间穿行的日日夜夜。

穿过回廊,药香渐浓。转过照壁,眼前豁然开朗——

荆州医学院正厅,烛火通明,照得厅堂两侧那副新挂的楹联格外醒目:

阴阳调和承内经,仁心济世续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