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决定采取行动,消耗一张托梦符,将简雍带入一个虚拟的场景中。

在场景中,简雍看到了一座豪华府邸和一位垂钓者。

面对垂钓者的威严和压力,简雍只能坐下询问情况。

此刻的简雍对眼前的场景感到困惑和惊讶,他开始询问垂钓者的身份。

白发老者微微一笑,言简意赅地说道:“时机已到,你会知道我的名号。”

接着,他提及:“宪和是要从河内郡返回涿郡投靠玄德吗?”

刘胜的话语让简雍陡然震惊,他不禁问道:“先生何以得知?”

白发老者则平静地回应:“玄德已加入诸侯联军,共同讨伐汜关。

宪和难道不知?”

听闻此言,简雍心中决定改变初衷,决定直奔汜关。

然而,白发老者接下来的话让简雍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刘胜对简雍说了让他震惊的话:“宪和欲助玄德,为何一定要亲自在他身边?”

简雍听后感到困惑和震惊,他反问:“我与玄德自小相识,如今学业有成,正欲投奔他共创大业。

若不在玄德身边,如何辅助?”

刘胜摇摇头,表示简雍的格局小了。

简雍听后不解其意,请求解惑。

刘胜向简雍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今掌控朝廷者是谁?”

简雍不假思索地回答:“自然是窃国权臣,董贼!”

刘胜接着问:“那么朝廷官员的任命又是谁在掌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简雍回答道:“原本是由朝廷决定,但现在董贼掌握着任命权。”

听完简雍的回答后,刘胜开始了他的教诲。

昔日洛阳乃天子之域,朝廷为刘氏之治。

如今,洛阳已成董卓之地,朝廷为西凉军所掌。

刘胜闻简雍执迷不悟,仍欲趋近玄德,遂以此局势详加分析。

关东诸侯欲得实利,非攻破洛阳斩董卓以行赏,即由董卓之朝廷任命,出任刺史或太守,占据州郡。

刘胜建议简雍,需明晰局势,放下立场,考虑利用董卓与西凉军为玄德谋取利益。

简雍不解,认为投奔董卓有失立场。

刘胜则鼓励其换一个角度思考,非是投奔董卓,而是利用之,为玄德谋取利益。

若玄德能兴复大汉,简雍之功将不可估量。

简雍之立场动摇,刘胜知其顾虑,遂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祖龙在赵为质子、刘邦与韩信之历史为例,解其顾虑。

无论何种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大的利益。

历史上的英雄,都曾暂时屈从于人下,但终成大事。

因此不必为一时的投奔而耿耿于怀。

古今成大事者,谁没有一些瑕疵?然而,功勋可以掩盖一切。

勾践、嬴政、刘邦与韩信等人,他们的名字代表了坚韧与智慧。

简雍心生一计,向身边的智者刘胜提出他的困惑:“即便我愿遵行您的策略,但我手中无资源,难以施展。”

刘胜平静地回应:“不必担心,我已为你安排好一切。

待你醒后,马车内将有你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去投奔董卓。”

他进一步指示:“先去汜关找到李肃,通过他引荐潜伏在董卓身边。

洛阳非久留之地,董卓不久将因压力撤离。

你在城内利用我给你的资源暗中发展势力,待他撤离时,迅速搜集所有书籍,为将来的玄德所用。”

简雍听后惊愕不已,但刘胜的话语坚定,他只能遵从。

当董卓撤离洛阳,他的注意力只在财富上,对书籍等文化珍宝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