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渤海,许攸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魏郡邺城。

作为袁绍的使者,他很快见到了韩馥。

在一场简单的宴席过后,许攸将公孙瓒进攻博陵郡的消息告诉了韩馥。

韩馥听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韩馥近日心神不宁,因公孙瓒突然南下的消息而倍感焦虑。

博陵郡已被公孙瓒占领,且传闻其即将率领幽州兵马杀至邺城。

在此背景下,许攸向韩馥提出退敌之策。

韩馥了解公孙瓒麾下白马义从的威名,而冀州地形利于骑兵驰骋,这让他对如何抵挡公孙瓒深感困惑。

许攸建议利用冀州北部的中山郡守刘备,因其兵强马壮,命其攻打公孙瓒。

然而,韩馥表示刘备不受调遣。

尽管如此,许攸仍有一计。

他提到刘备与公孙瓒曾在卢植门下求学,有同窗情谊,建议派使者前去说服刘备,让其以同窗情谊劝公孙瓒退兵。

韩馥认为此计有实施的可能。

然而,尽管许攸的计策看似可行,但实际效果如何仍待观察。

刘备受邀以同学身份劝退公孙瓒。

韩馥对此产生犹豫,许攸提议尝试并承诺若刘备无法劝退公孙瓒,袁绍会帮助冀州牧击退公孙瓒。

韩馥因此决定一试。

潘凤作为使者被派往中山郡治所定州城。

抵达时已是夜晚,他惊讶地发现城中无宵禁,热闹非凡。

他疑惑刘备为何敢于放开宵禁,允许百姓夜间逛城。

一名吏员向潘凤解释其中的原因。

潘凤来到定州城后,发现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眼前的万家灯火和明亮的城池让他惊叹不已。

然而,对于刘备与商贾的合作,他持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商贾是投机取巧、见利忘义的四等贱民,刘备与之合作可能会吃亏。

然而,吏员的提醒让他意识到在公共场合不能随意发表这些言论。

尽管如此,潘凤内心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次日清晨,潘凤特意拜访郡守府,得知刘备不在府中后,他决定前往官学工地了解刘备的行踪。

在工地门口,潘凤被甄家的部曲拦下,部曲询问他的身份。

潘凤眉头紧皱,询问之际同时亮出了手中的使者令牌。

面对部曲的拒绝,他并未退缩。

他身为冀州牧的使者出使中山郡,却被视为闲杂人等,令他大为愤怒。

尽管他试图表明身份和来意,但部曲似乎并不为所动,坚持只认中山郡的郡守大人。

愤怒之下,潘凤试图强行闯入,但被部曲所派出的二十多名人员手持棍棒阻拦。

面对这些人员,潘凤心生轻视,以为他们只是家奴而已。

尽管他对自己的身份地位十分自信,但在多次呵斥之下,这些人员仍然坚守岗位,毫不退缩。

潘凤愤怒至极,威胁道若再不闪开,便不会客气。

随即,他挥舞起手中的战斧警告众人。

现场紧张氛围升级,气氛焦灼。

此时,一支巡视卫兵来到工地大门外,人数不多,仅有十人。

他们的突然到来打断了原有的紧张局面。

卫队长询问聚集于此的原因。

得知情况后,他对邺城使者的私闯官学重地表示不满。

潘凤受此训斥后,愤怒加剧,他决定代替刘备教训这些人。

他挥舞斧头,一路前行,将拦路人的棍棒全部劈断。

面对潘凤的强势表现,现场一片寂静。

此时,巡视队也似乎想要介入这场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