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对此有些疑虑,毕竟刺杀公孙度绝非易事。

公孙度用人唯亲,身边都是心腹。

然而鲜于辅却认为这正是机会所在。

公孙度的亲信众多,难免会有被冷落的亲属,产生不满和怨言。

他坚信,只要策略得当,就一定能找到刺杀公孙度的机会。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人性。

现场的气氛再次紧张而沉默,刘和与鲜于辅的幽州大戏即将上演,而皇叔刘备虽迟但到,或许将带来新的变数。

他已经暗中联络了一批对公孙度心怀不满的公孙氏族员。

这些人会作为他的助力。

鲜于辅建议刘和写一封密函给公孙度,只要公孙度离开府邸,便必死无疑。

听到这个计策,刘和欣喜若狂,对鲜于辅的智谋敬佩至极。

虽然鲜于辅坦言无法保证行动的成功,但他们已经在渔阳县城池中布下了探子。

夜幕下,在渔阳县城池的一处幽静院落中堂内,灯火通明。

身披儒袍、脸戴面具的李儒正站在屋子中间,听取一名守卫的汇报。

守卫表示公孙度已经决定和鲜于辅决一死战,并已调来其次子公孙恭的兵马。

李儒对此冷笑一声,认为公孙度可能等不到公孙恭的兵马到达渔阳就会遭遇不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预测公孙度很快就会被除掉,因为刘虞老谋深算,不会贸然行事。

听到这个定论后,守卫愣住了,他不明白为何公孙度会这么快遭遇危险。

但李儒并未解释原因。

尽管渔阳刚刚落入公孙度手中不久,结局已然注定。

公孙度的地盘已经展现眼前,他的影响力使得无人敢于轻易挑战他。

听闻公孙恭的兵马将在三日内抵达城外,城内更有万余精锐之士,李儒却轻蔑一笑。

他清楚公孙度的实力并非传闻中的那般强大。

他用人唯亲的策略存在极大的风险,因为一旦利益分配不均,怨念便会滋生,甚至可能导致他死于族人之手。

公孙度试图刺杀鲜于辅,而鲜于辅同样想置公孙度于死地。

从锦衣卫传回的情报来看,李儒确信公孙度将先于对方被刺杀。

他提议不要出手相救公孙度,反而可以利用他的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计划是扶持公孙康上位,掌控辽东军,并利用公孙度的死来算计刘虞。

李儒冷酷地表示,只要能够占领幽州,他人的生死并不重要。

他进一步指示守卫去联系渔阳郡内的豪强势力,让他们投靠朝廷。

尽管任务艰巨,守卫还是接受了这一指令。

他知道豪强势力并不愿意归顺主公刘备,因为刘备的官学和屯田政策一直在打压他们。

然而,李儒自有他的策略与手段,他决心利用一切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诸侯纷争天下间,刘备独树一帜,对豪强打击力度空前。

他将豪强原有利益悉数掌握,再公平分配,但落入豪强手中的利益仅余十分之一。

这种局势,让人难以忍受。

李儒深深叹息,并指出刘备已成汉域第一诸侯。

对于审配、陈宫、陈登背后的家族及冀州审氏、兖州陈氏、徐州陈氏的状况,李儒质问守卫令其哑口无言。

他强调,若渔阳郡内的豪强足够聪明便会投靠刘备,否则只能被历史淹没。

最后,李儒命令守卫传递消息给刘备,准备进军北上冀州渤海郡北部边地。

刘备在魏郡邺城连夜收到消息后迅速反应,决定连夜赶往渤海。

到达冀州渤海郡的城池后,刘备与军师祭酒郭嘉等人商讨战事。

将领如赵云、张飞、吕布、公孙瓒等人聚集,关羽则被派遣守卫魏郡,协助的是华雄、胡轸、张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