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了思路的陆棠,训练进入了新的阶段。她不再执着于瞬间的能量爆发和强力压制,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内在的引导和与古剑的沟通上。
这个过程同样艰难,甚至更加抽象和耗费心神。尝试用意念构建虚拟的“能量通道”,感受能量如同涓涓细流般在体内按照特定路线缓慢运转,还要分神去“倾听”古剑纹路中那极其微弱的、仿佛心跳般的共鸣韵律。
起初,进展缓慢得令人沮丧。能量流时常“堵塞”或“偏离航道”,与古剑的共鸣也时断时续,难以把握。
但陆棠展现了惊人的耐心和韧性。她将苏晴那个“修水管”的比喻记在心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如同一个精细的工匠,小心翼翼地雕琢着自身的能量回路。
李不言将她的努力看在眼里。他并没有过多干涉她的具体方法,而是在她遇到明显瓶颈时,才会言简意赅地指出关键所在。
“意守不是死守,通道需有弹性。”
“剑非死物,共鸣是双向的沟通,而非单方面的索取。”
“感受能量的『性情』,顺势而为,而非逆势强控。”
他的指点往往只有寥寥数语,却总能切中要害,为陆棠拨开迷雾。
几天后,变化开始显现。
在一次能量控制的练习中,陆棠尝试将一股微弱的能量通过新构建的“通道”引导至剑尖。这一次,能量流动得异常顺畅,不再是之前那种断断续续的喷射,而是一股稳定、凝聚的纤细金芒,从剑尖透出半寸,凝而不散,持续了足足十秒钟!并且,古剑纹路上流淌过一丝微光,仿佛在回应着她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