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殿下不来了?”
段六点头,“殿下连日辛苦,有些扛不住疲累,今日回来的早,草草吃了点粥菜,并歇下了。”
段不言听完我,挑眉笑道,“他竟然也会累,我瞧着他精力充沛。”
段六笑叹,“殿下自生下来,身子就不大好,后头又遭遇不少刺杀坑害,幸好他一直强身健体,到如今这年岁,方才能抗住。”
“如今凤三在前线打得畅快,曲州府我瞧着人心也安稳下来,殿下还有何事忙碌的?”
段六用公筷给段不言布菜,徐徐说来。
“曲州府的春耕今岁耽误不少,前些时日连天的大雨,若再不趁着这个时候开始耕种,今年曲州的收成势必会受到影响。”
“这事儿不是胡大人与下头各县县令负责?”
段六微微颔首,“本是这般,但瑞丰这几年收成极好,王妃过来时,除了带着粮草,也带了不少农具、种子,还有些种地的好手,若能帮着曲州靖州的百姓多些收成,这也是好事儿。”
当然,有了新的种子,农具,需要层层落实。
一听这话,段不言生了好奇,“瑞丰自来是苦寒之地,如今京城里定然也这般认为,殿下去了十多年,真有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段六放下筷子,如实说道。
“殿下去之前,瑞丰官吏昏庸,衙门腐败,加上连年的天灾,百姓莫说吃饱,苟活都难。加上一年到头刮的飞石走沙,即便是种了庄稼,收成也只是内地里一半,哎!”
哟!
飞沙走石?
“瑞丰气候也不大好,我记得冬日酷寒,夏日酷暑。”
“对!”
段六中重重点头,“殿下去到瑞丰,是这样的。但后头殿下励精图治,又得老郡王帮衬,鼓励百姓多种榆树、樟子松之类的树木抵御风沙,往日里种的稻米、高粱,全部换做了冬麦与粟米。”
“怎地说来?”
段不言不知耕种之事,故而多问几句。
段六见她生了兴致,也不吝口水,款款说来,“殿下引了粟米入瑞丰,与往日稻米、荞麦联合起来,春种秋收,待粟米丰收之后,又翻地播种小麦,到这个季节,又可收获小麦了。”
段不言略有所思,“殿下竟是懂这些。”
“不言,莫要轻看殿下,他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擅长农事,还亲自改进了不少农具,瑞丰因此连年丰收,即便气候恶劣,但百姓们也能穿暖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