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纪念烈士祭扫活动

刹那间,整个广场陷入了一片绝对的寂静。

只有雨丝落在树叶上、石碑上、地面上的沙沙声,愈发显得天地空旷,时间凝滞。

同学们纷纷低下头,闭上双眼。詹晓阳也低下头,冰凉的雨水顺着他的眼镜框流下,镜片很快变得朦胧,眼前的纪念碑和周围的世界都模糊起来。

但他脑海中的画面却异常清晰——他仿佛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了先烈们浴血奋行的身影,听到了冲锋的号角与呐喊……这一分钟的沉默,远比任何喧哗更有力量,它承载着无限的哀思与最崇高的敬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默哀毕。同学们按队列顺序,依次缓步上前,将手中那支象征着哀悼与敬仰的黄菊花,轻轻地、恭敬地放在纪念碑的基座周围。

很快,碑座前便被金黄色的菊花环绕,在凄风冷雨中绽放着温暖而坚强的生命色彩,仿佛在告慰长眠于此的英灵。

献花结束后,同学们默默地转移到纪念碑的北面。这里,冰冷的石碑上,镌刻着一个个烈士的英名。

雨水顺着碑文流淌,仿佛苍天也在为这些逝去的年轻生命垂泪。

同学们静静地伫立在碑前,仰头寻找着,默读着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试图通过这些名字,去想象他们曾经鲜活的生命和壮烈的事迹。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是一个如他们一般年轻、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生命,却为了信仰和理想,永远定格在了青春年华。

这种直观的冲击,比任何说教都更令人震撼。

林珊珊的眼圈红了,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和雨水;黄朝彬紧抿着嘴唇,拳头微微握紧;连平时最活泼的汪胖子,此刻也一脸肃穆。

詹晓阳透过模糊的镜片,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心中涌起巨大的波澜。

与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相比,自己重生后所经历的些许挫折、正在为之奋斗的生意得失,又算得了什么?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这一刻有了更深刻的诠释。

整个悼念活动持续了约半个小时。仪式结束时,雨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

班长再次扛起红旗,集合队伍,大家默默地、有序地沿着湿滑的石阶下山。

队伍依旧安静,但每个人的心情,都比上山时更加沉重,也更加充实。

在山腰处,他们遇到了正沿着石阶缓缓而上的下一个班级的同学,彼此用目光无声地致意,交接了这份庄严的使命。

回到学校,大家早已浑身湿透,又冷又饿。

但没有人抱怨,都急匆匆地赶回宿舍,用热水洗漱,换上干爽的衣服,才感觉缓过劲来。

然后相约着去食堂,喝上一碗热腾腾的汤粉,驱散寒意和疲惫。

下午,学校没有再安排课程,全校统一自习,也算是对上午活动的调整。这对于詹晓阳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宝贵时间。

他需要静下心来,完成蔡老师交代的重要任务——撰写悼念活动的稿件。

回到教室,坐在安静的座位上,詹晓阳铺开稿纸,却没有立刻动笔。

他望着窗外依旧迷蒙的雨丝,回味着上午在纪念碑前的每一个细节,感受着内心那份尚未平息的激荡。

他先完成了那篇格式相对固定的活动简讯,客观记录了时间、地点、人物、流程,语言简洁准确。这是交给广播站的常规稿件。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他知道,蔡老师期望的,不是一篇流水账式的报道,而是一篇有真情、有思考、有深度的文章,能够真正触动同学们心灵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