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周四中午放学铃声一响,詹晓阳第一个冲出教室。他径直前往打印店,老板已经将印制好的厚厚几大捆宣传单和海报准备妥当。
詹晓阳仔细清点了数量,确认无误后,立刻雇车,带着这重要的“弹药”,直奔姑父的养殖场。
“姑父,宣传单都印好了!”詹晓阳指着车上的纸箱说,“这里是四万份。麻烦您今天这两天就联系《潮城日报》发行站的人,把这四万份宣传单分别送到他们市区几个主要的发行点,务必确保在28号、29号这两天,随着《潮城日报》一起,派送到千家万户。”
姑父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宣传单,感慨道:“好家伙,这么多!晓阳,你这手笔是越来越大了!放心,我下午就亲自去跑一趟,保证安排得明明白白!”
“谢谢姑父!”詹晓阳松了口气,最关键的一步宣传渠道总算落实了。
从养殖场出来,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南郊路的“双兴运动鞋专卖店”。大姐和霞姐看到这么多宣传单,又惊又喜。
“大姐,霞姐,这里是五千份宣传单。”詹晓阳交代任务,“从28号开始,连续三天,组织人手,在南郊路、西湖公园附近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派发。注意,尽量派发给看起来像学生、年轻人或者带着孩子的家长,别浪费了。”
“好的,小弟!我们知道了!”大姐郑重地接过宣传单,立刻开始和霞姐商量派发路线和人手安排。
回到卫校,詹晓阳又拿出准备好的两千份宣传单,交给汪胖子:“胖子,这两千份,你负责分发给各学校的代理人,让他们在自己学校内部和周边进行宣传,重点还是学生群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问题,阳哥!包在我身上!”汪胖子干劲十足。
最后,詹晓阳自己留下了三千份宣传单,这是为城南新店准备的。所有的宣传物料,都将在4月28日统一启动,为五一开业造势。
就在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时,周五中午,林珊珊悄悄递给詹晓阳一张纸条,是小姨托她带来的。
纸条上写着,新店招聘的店员和财务人员已经到位,让詹晓阳放学后如果有空,最好能去一趟城南新店,跟新员工见个面,熟悉一下。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放学的铃声响起,詹晓阳立刻收拾好书包,找到刘小惠,又叫上林珊珊,三人一起坐车前往城南的城新路。
到达新店时,店铺的装修已经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清洁。小姨和小姨夫已经到了,店里还站着三个陌生的年轻面孔,两女一男,看起来都挺精神。小姨看到他们,笑着迎了上来。
“晓阳,小惠,珊珊,你们来啦!”小姨热情地招呼,然后转向那三位年轻人,“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詹晓阳,也是我们鞋店的重要合伙人之一。这两位是刘小惠、林珊珊,是晓阳的同学。”
那三位年轻人连忙恭敬地打招呼问好。
小姨接着向詹晓阳介绍:“晓阳,这三位就是我帮你物色的新员工。这位是王丽,”她指着一位看起来二十出头、模样清秀、戴着眼镜、显得很文静的女孩说,“她中专学财会的,毕业后在亲戚家的厂里做过一段时间出纳,做事细心,以后就负责两家店的财务工作,平时在南郊路店办公,忙时也在店里帮忙照看。”
“晓阳好!”王丽微微鞠躬,声音不大但很清晰。
“这位是李娟,”小姨又介绍另一位年纪稍轻、个子高挑、笑容爽朗的女孩,“她以前在商场卖过服装,嘴皮子利索,也机灵,以后就在城南新店做销售。”
“晓阳好!我一定好好干!”李娟声音响亮,充满活力。
“这个是张海,”最后小姨指着那个身材结实、面相憨厚的年轻小伙子,“他是我一个远房侄子,人实在,有力气,以后主要负责新店的搬运、理货这些力气活,也跟着学学销售。”
“你好!”张海有些腼腆地挠挠头。
詹晓阳目光扫过三人,从小姨的介绍和他们的精神面貌看,应该都是踏实可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