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回家探亲(二)

送走了班车,桥头一下子安静下来。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清晨的凉意渐渐散去。忙活了一大早,两人都感到有些疲惫,尤其是没睡醒的刘小惠,又开始打哈欠。

“走吧,惠儿,我们先去吃点早餐,然后回去补个回笼觉。今天还得去店里顶班呢。”詹晓阳揽着刘小惠的肩膀。

“嗯……”刘小惠靠在他身上,懒洋洋地应着。

他们在桥头附近找了一家早点铺,吃了热乎乎的粿条汤和刚出笼的包子。

热食下肚,人也精神了一些。吃完早餐,两人坐三轮车回到了南春桥小屋。

一进屋,刘小惠就扑倒在床上,嘟囔着:“老伙……我好困……再睡十分钟……”

詹晓阳看着她孩子气的样子,笑了笑,帮她脱掉鞋子,盖好薄被,调好风扇:“睡吧,到点我叫你。”

他也躺到床上,定了八点半的闹钟。两人相拥着,很快就在熟悉的安心感中,沉沉睡了个香甜的回笼觉。

一个多小时后,闹钟再次响起。这一次,两人都休息得差不多了,利索地起床、洗漱、换好衣服。今天开始,他们要分别去顶替大姐和霞姐的班。

“惠儿,你去城南店,离得近点。我去南郊路老店。”詹晓阳一边锁门一边安排。

“好!我知道啦!”刘小惠点点头。

两人在巷口分开,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虽然只是顶班三天,但一种小小的责任感和新鲜感,还是让他们的脚步格外轻快。

上午九点多,南郊路老店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詹晓阳正在整理货架,走过去接起电话:“您好,双兴运动鞋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电话那头传来大姐熟悉而兴奋的声音,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还在车上:“小弟!是我!大姐!我们已经安全到家了!一路都很顺利!电视机绑得牢牢的,一点事都没有!你等一下啊,妈要跟你说话!”

接着,电话那头换了一个声音,是刘小惠母亲那带着浓重饶北口音、却异常温柔的话语:“晓阳啊……我是阿姨……电视机……阿姨收到了,你说你这孩子……买这么贵重的东西……这得花多少钱啊……还有那钱……阿姨和你叔都挺好的,不用惦记……你们在学校,要照顾好自己,吃饭别省,学习别太累……小惠那丫头,你多担待着她点……”

听着电话那头未来岳母絮絮叨叨、充满关切的“温柔输出”,詹晓阳心里暖洋洋的,他只能连连点头,对着话筒恭敬地说:“阿姨,您放心,钱该花就花,别舍不得。我和小惠都挺好的,会互相照顾的。您和叔叔在家也多注意身体……”

挂了南郊路店的电话没多久,詹晓阳估计着时间,又给城南店拨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正是刘小惠。

“惠儿,大姐刚来电话,她们快到了。估计一会儿也会给店里打。”

果然,没过多久,城南店的电话也响了。刘小惠接起电话,听到了母亲同样的一番“温柔输出”。

不同的是,刘小惠听着母亲的叮嘱,脸上乐开了花,最后还调皮地对着话筒说:“妈!你就放心吧!你女婿可‘惜’(潮汕话,疼爱之意)我了!有他‘惜’我,你还不高兴呀!”

电话那头的刘妈妈显然被女儿的话逗乐了,又带着点嗔怪笑骂了一句:“鬼丫头!没大没小!行了,挂了吧,电话费贵!”便笑着挂了电话。

接到报平安的电话,知道家人一切都好,詹晓阳和刘小惠心里最后的一丝牵挂也放下了,可以安心地在店里顶班了。

得益于小姨这几个月来的悉心管理和规范,两家鞋店的日常运营已经形成了一套清晰、高效的流程。

从早上的开门盘点、卫生打扫,到接待顾客、介绍产品、开票收银、仓库取货,再到晚上的结账盘存,都有章可循。

詹晓阳和刘小惠虽然只是临时顶班,但凭借着平时的耳濡目染和对店铺的熟悉,上手非常快,并没有感到太多不适应。

三天的时间,在按部就班的站店、接待零星的顾客、整理货架、核对账目中,平静而充实地过去了。

对于詹晓阳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深入接触店铺一线运营的机会;对于刘小惠而言,则是一次独立的锻炼,让她对詹晓阳经营的“事业”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了解。

当第三天晚上,他们锁好店门,完成最后的盘存时,心里都充满了完成一项任务的轻松感和小小的成就感。

明天,大姐和霞姐就要回来了,他们的顶班任务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