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阳这孩子,从小就聪明懂事!看看,现在多大方!”
听着乡邻们的夸赞,詹晓阳心里有些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为父母感到骄傲。
很快,菜上来了。白切鸭肉质鲜嫩,蘸着蒜泥酱油,鲜美无比;手工面炒得锅气十足,油亮喷香;青菜碧绿爽口;紫菜汤清淡鲜美。大家真是饿坏了,尤其是开车的姑父,从吃第一口就开始赞不绝口:“嗯!好吃!这鸭子香!这面有嚼劲!地道的农家味!”他连着吃了两大碗面。
小姨虽然喊着要控制体重,只吃了一小碗面和些青菜,但也连连点头:“味道确实好,食材新鲜就是不一样。”詹晓阳和刘小惠也吃得格外香甜,这是久违的家乡味道。
吃完饭,詹晓阳抢着结了账,堂叔本来不肯收,詹晓阳硬塞给了他,还留了两盒特产。
告别堂叔,车子启动,朝着村中驶去。晚上十一点左右,车子终于停在了詹晓阳家的三层小楼院门外。
听到车声,院门“吱呀”一声从里面被拉开,橘黄色的灯光倾泻出来。
詹爸爸、詹妈妈,还有弟弟詹晓峰,都站在门口等候,脸上写满了期盼和喜悦。
小主,
“爸!妈!晓峰!我们回来了!”詹晓阳率先下车。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詹妈妈激动地迎上来,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着,眼里泛着泪花。
詹爸爸则热情地握住姑父的手:“汪老板!辛苦了辛苦了!又麻烦您送他们回来!快屋里请!吃饭了没有?”他说的是一口地道的潮汕话。
“吃过了吃过了,詹大哥!在村口饭店吃过了,不麻烦!”姑父笑着用潮汕话回答。
詹晓阳赶紧把小姨介绍给父母:“爸,妈,这是小姨,我班上同学的姨子,在城里很照顾我们的。”
“小姨好!欢迎欢迎!快请进!”詹妈妈连忙打招呼。
小姨也笑着回应:“大哥大姐,打扰你们了!”
寒暄间,詹晓阳和弟弟晓峰已经手脚麻利地打开后备箱,开始往下搬行李和从福建、潮城带回来的大包小包的东西。
进屋后,詹妈妈赶紧去厨房烧热水。农村条件有限,还没有热水器,洗澡需要用大锅烧水,提到卫生间用盆洗。
詹妈妈觉得让城里来的客人用冷水洗澡不合适。
趁烧水的功夫,詹晓阳走到客厅角落,给刘小惠家打了个电话报平安。
电话是刘小惠接的,两人简单说了几句,知道彼此都安全到家,才放心挂了电话。
水烧好了,詹妈妈提着一大桶热水,带着小姨去卫生间洗澡。
小姨道了谢,跟着去了。姑父则和詹爸爸在客厅喝茶聊天。
等小姨洗完,姑父也去简单冲了个澡。
詹妈妈则细心地帮小姨把行李拿到三楼的客房。虽然詹妈妈的普通话很蹩脚,但她努力比划着,热情地招呼小姨:“休息,好好休息。”小姨连声道谢,被这份朴实的热情深深感动。
等都安顿好,已经快晚上十二点了。詹晓阳这才回到自己暂时和弟弟挤一挤的房间。
弟弟晓峰已经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詹晓阳轻手轻脚地躺下,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精神却异常清醒。
窗外,是久违的、纯净的乡村黑夜,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
空气中弥漫着老屋特有的、混合着泥土、木头和阳光味道的气息。这一切,是如此的熟悉和安心。
他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上模糊的轮廓,脑海里思绪万千。
这次归来,与上次寒假时的心境已然不同。上次是带着初获成功的兴奋和对未来的迷茫,而这次,是带着更加清晰的规划、初步实现的目标和身边那个确定的人。
家,还是这个家,但在他心中,承载的意义更加厚重。
它不仅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他奋斗的起点和力量的源泉。
当然,想得最多的,还是此刻应该也已经安睡在几里外那个村庄里的刘小惠。她的笑容,她的依赖,她母亲那句“回来了就好”的关怀……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和幸福。
“老家,我终于又回来了……”他在心里默念着,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
强烈的疲惫感终于袭来,他合上眼睛,沉入了回到家乡后的第一个、安稳而香甜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