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景衡立刻想到了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招亲风波中,自己策马闯台、当众立誓的事情,迟早也会被翻出来。
到那时,他与春芽的私情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尤其是王府和家族的压力会排山倒海般袭来。
他不能坐等风暴来临,必须提前布局,化被动为主动。
沉思良久,他有了主意,低声对林墨吩咐道:“你去找几个信得过的、常在文人学子中走动的朋友,可以是从扬州来的同窗故旧。
让他们在合适的场合,‘不经意’地提起当年扬州招亲的‘盛况’。
重点不在于乡君的条件,而在于当时场景之感人,立誓者之真诚。
尤其要强调,那位闯台立誓的公子,乃是真心敬佩乡君之才、感念其造福百姓之功,故而甘愿承诺,以示尊重与支持。
要把这件事,往‘慧眼识珠’、‘尊重贤才’、‘佳话’的方向引。”
林墨应下,牢记心间,重点去办此事。
林景衡的目的很明确:既然瞒不住,那就抢先一步,引导舆论。
将一段可能被视为“丑闻”的私情,巧妙转化为一段因为欣赏对方才华而生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佳话”。
淡化儿女私情,突出对“贤才”的敬重,从而削弱其冲击力,甚至为自己赢得一个“重才轻色”的好名声。
与此同时,赵府中的赵士荣听了长随赵义的汇报。
得知春芽不慌不忙,亲自出面有理有据地解决了难题,还赢得了那些小官吏的认可。
不禁微微点头,抚须露出些许满意的神色。
虽然中间有外孙暗中使力,但春芽应对沉稳,方法得当,展现出的魄力和智慧,已初具担当大事的潜质。
不过,赵士荣也立刻想到了外孙那桩更棘手的事。
他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对赵义吩咐道:“你想办法,让御史台那边几个与我们相熟,又向来注重实绩,为人相对正直的言官,多留意一下京西皇庄的农事进展。
若秋后真有丰硕成果,可让他们适时上奏,褒奖‘女神农’之功。
奏章中可略提及其不拘世俗,心系万民的独特之处。
要将朝廷和天下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她的‘功’上,而非‘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