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垄地收获的果实,都被小心地收集起来,仔细地清除泥土,然后过秤、记录。
皇庄的账房管事和户部派来的专员,守着巨大的秤杆和厚厚的账册,记录着每一个数字。
他们的表情从最初的好奇,到惊讶,到最后的目瞪口呆。
最先收获的是作为“母本”的那一亩红薯和那一亩土豆。
当农户们小心翼翼地用耙子掘开松软的土壤,看到底下结出的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红皮果实和黄白色块茎时,现场发出了一片惊呼。
称重结果:母本红薯亩产高达两千一百余斤!
母本土豆亩产也达到了一千九百多斤!
第一次扩繁的一亩红薯,收获时亩产稳定在两千零五十斤。
第二次扩繁的五亩红薯,尽管面积扩大,但在精心照料下,平均亩产依然保持在两千斤左右。
最后是那规模最大的二十三亩红薯,收获场面最为壮观。
人们几乎是用“刨”的方式,从地里翻出成堆的红薯,像一座座红色的小山。
最终统计,这二十三亩地的平均亩产,竟然也达到了两千斤以上!
最终数据汇总到春芽的案头。
那墨迹未干的数字,仿佛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沉甸甸的重量,让她的指尖都微微发颤。
这是一份从未出现过的,足以载入华夏史册的丰收捷报!
红薯:总种植三十亩,总产量高达六万零八百斤!
平均亩产稳稳超过两千斤!
土豆:种植一亩,产量一千九百余斤。
御麦:作为已经广受认可的高产作物,平均亩产稳定保持在五石四斗左右。
这已是传统麦粟等作物产量的数倍,堪称卓越。
然而,在红薯和土豆这高出三倍还多的恐怖产出面前,御麦的辉煌也瞬间被映衬得黯然失色。
若按此时通行的粮食计量换算(明制1石约合120斤),红薯亩产竟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将近十七石!
这个数字,如同一声惊雷,在所有知情人心中炸响。
一亩地,十七石的产出,这是梦里都不敢想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