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让徐长风好好夸一夸,自然不是要好好夸高成。
而是要把卖出去的点火式手炮和地雷,做下包装宣传,好好夸一夸,忽悠高成多用矿产材料换。
而这又话说回来了,既然要用以物换物的方式做军火生意,为何不直接把燧发摩擦式手炮、地雷卖出去。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拉开武器技术代差。
哪怕高成让工匠仿制出点火式手炮、地雷,杨正手里还有更好的武器。
况且,高成想让工匠仿制,也不见得那么容易研究出来。
点火方法可能会简单,使用专门的捻子,也可以说是火绳。
手炮外表刻上凹槽,这个也简单,对铁匠来说不算啥。
但实际上,真正的难点在于手炮、地雷内部所装的火药,这东西才是真正的技术难点。
它可不是说,用一硝二硫三木炭这样的配比下就行的。
也不是说,把这三样的粉末状,加上水,或者尿液、酒精、鸡蛋清,调制成黏糊状,然后晒干筛分那么简单。
这真正难的地方,是根据手炮、地雷的形状大小,把硝、硫、木炭三者搭配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虽说都知道这三者配比,最好的是硝七成五、硫磺一成五,木炭一成。
可实际上,真正使用起来,对于不同的火器要发挥的威力不同,这配比就会相应改变。
就比如说,木炭稍微多一点,这制成的火药就会很平稳的燃烧。
若是硫多了,威力会大,就会变的很难控制。
而硝变多了,就会增加燃烧速度。
所以,若只是想一想简单搭配下三者,虽说也能发挥不小的威力,但不一定就能适合用在火器上。
就好比火枪发射药、火炮发射药,都是有专门的火药配方。
一旦没配好,不能使用都是轻的,炸伤人就危险了。
当初杨正和卢大铁几人研究这火药配方时,那是躲在土坑里,研究测试了不知多少遍,才找到一个比较好的配比。
而这配比,也只是满足现在的使用。
随着日后手里的燧发线膛枪、手炮、地雷不断改进,火药配比也得跟着变化。
所以,哪怕高成想让手底下工匠仿制,若是没有懂点初高中化学的人在,或者说自学成才的天才工匠在。
想短时间仿制出来一模一样威力的手炮、地雷,那难的不是一点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