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黎贺好奇的眼神,他面前的信阳户房书办见怪不怪了。
户房书办咳了咳,微笑的提醒道:“这位公子,你是要办文书落户,还是开通行证明?”
“若是落户的话,先和你提前说,在这里办了文书,就是入了信阳的户。”
“你若想要更改其他县,就得等颁布政策了。”
黎贺连忙回神,不好意思抱了抱拳道:“抱歉兄台,黎某一时分神了。”
“感谢兄台提醒,黎某明白。”
户房书办微微点头:“无妨,先不用客套了,办正事要紧,先说说你来我护民军治下,是过路,还是落户?”
“是,多谢兄台。”
黎贺再次抱了抱拳,“黎某想问,若是先办理通行证明,这之后能否再落户?”
“可以再落户,到时你也可以到护民军治下其他县落户。”
“好,多谢兄台告知,黎某就先办理通行证明。”
“说下信息。”
黎贺嗯了一声,缓缓道,“黎某,姓是黎明的黎,名贺,字证平,河南汝州宝丰县南城人,有一妻子赵秀娘,大儿黎成,二女黎瑶。”
书办一边记,一边询问确认,待记录好信息后,轻轻吹干纸上的墨水,把纸递了过去。
“公子先过目下信息有没有问题。”
黎贺点了点头,接过看了一眼,没有问题,递了回去。
书办接下,重新抄录一份备份后,抬头微笑看着黎贺。
“看公子谈吐,学识不低,想必是有功名在身。”
“没有想过说加入护民军?某一差事?”
黎贺闻言,抱了抱拳:“不瞒兄台,黎某是有秀才功名在身。”
“真是秀才?”
“是。”
听到是,书办顿时激动了起来。
别看秀才只是考中科举三关就能获得的功名,很难当上官,只能当吏。
可秀才的身份,在百姓当中那也是了不得。
为什么这么说,那也是大清搞的科举冷籍制度。
祖上三代内,若没有参加科举,考中功名的人,那你就没有机会继续考科举。
当然,也不是说百分百不能考,毕竟任何制度都会有漏洞的。
但是呢,能钻漏洞的人,也不是你想就能行。
所以,话说回来,冷籍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让没有读书识字的人,子子孙孙都不要读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