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正式的邀请,团队迅速统一了思想:合作可以探讨,但底线是保持独立,核心技术不共享。他们决定由王哲主谈,张涛负责技术细节的把关(必要时以沉默或专业术语维护边界),李壮则发挥其察言观色和活跃气氛的特长,见机行事。
赴约前,张涛罕见地换下了那件印有编程笑话的T恤,穿了一件干净的格子衬衫,表情严肃,如同即将面对一场技术答辩。李壮则反复练习着几个既能缓和气氛又不失分寸的笑话。王哲则深呼吸,再次梳理了谈判要点和底线,努力将那份面对林婉婷时微妙的不安压下去。
“清荷轩”是校内少数几家适合安静谈话的咖啡馆之一,灯光柔和,空气中弥漫着现磨咖啡豆的香气和低低的私语声。在2012年,这里常常成为学生们讨论小组作业、策划社团活动,甚至进行一些初具雏形的“商业洽谈”的场所。选择此地,本身就暗示了林婉婷对此事的正式态度。
林婉婷并非独自一人。她身旁坐着高远,后者一改往日略带倨傲的神情,努力表现出平和,但眼神深处那抹审视和竞争意味却难以完全掩饰。王哲在落座的瞬间,便悄然开启了超感。他感知到林婉婷的情绪场如同一个精心调制的鸡尾酒,表面是热情与欣赏,底层是冷静的计算和一种“势在必得”的自信。而高远的情绪则更单一,主要是压抑着的“不服气”和一丝“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大本事”的挑衅。
寒暄过后,林婉婷优雅地切入主题:“王哲,我们就直说了。我们非常看好你们团队的技术能力,尤其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模拟盘即将结束,但真正的舞台更大。我们这边,有对市场更深入的理解,也有一些校外的资源。如果双方合作,优势互补,也许能做成更大的事情。”她的话语充满诱惑力。
王哲保持着微笑,语气却坚定:“谢谢你们的看重。我们团队目前还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当务之急是打好基础。合作是好事,但我们需要明确合作的方式和边界。比如,具体指哪方面的合作?各自的权责如何界定?”
小主,
高远忍不住插话,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躁:“边界?合作就是要发挥各自长处。我们的长处是市场和策略,你们的长处是技术实现。很简单,你们负责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数据支持,我们一起优化交易策略,收益可以按贡献分配。”这话语几乎赤裸地想把王哲团队定位成技术执行方。
张涛立刻抬头,声音冷淡:“技术实现不是黑箱工具。它的价值在于其背后的逻辑和持续迭代的能力。如果只是单向提供数据,那和外包服务没有区别。”
李壮见状,连忙打圆场:“哎呀,高哥的意思肯定是强强联合嘛!不过具体怎么联合,确实得细水长流,慢慢商量,对吧?”
谈判桌上,一时间暗流涌动。王哲感受到对方意图的清晰化,也察觉到高远施加的压力。他内心波澜起伏,但表面依旧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