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全力备战

这样,既有吸引人的故事,又有硬核的技术,还有升华的展望。三者缺一不可,只是顺序和侧重点的问题。”

王哲的方案,将一个主观的“侧重”之争,转化成了一个客观的“结构”优化问题。他清晰地定义了每个阶段的目标、负责人和内容边界,确保了演示的逻辑流畅性和内容完整性。这既尊重了李壮对市场吸引力的坚持,肯定了苏小蕊对技术深度的要求,也包含了张涛展示技术价值的诉求,体现了他作为核心的系统整合能力。

在团队分工演练演示内容时,王哲的超感能力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他不再仅仅被动感受情绪,而是开始主动进行小范围的“情景模拟”和“共鸣调试”。当李壮练习演讲时,王哲闭目感知,然后建议:“壮哥,讲到学生排队抱怨时,语速可以再放慢一点,带上一点无奈的笑,共鸣感会更强。”当苏小蕊讲解模型时,他建议:“小蕊,这个地方的图表,颜色对比可以更强烈些,配合一个手势引导,能避免观众走神。”他甚至能模拟出评委可能产生的疑惑点,提前让团队准备应对说辞。这种能力,仿佛为团队的最终演示装上了一套精密的“心理预演系统”,进行着深度的优化和调试。

小主,

就在科技节开幕前三天,一个突发状况差点打乱全盘计划。张涛用来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部署的主力服务器(一台高性能台式机)因为连续高负荷运转,硬盘突发故障,系统崩溃,近期的工作成果面临丢失风险。

“完了!”张涛脸色煞白,声音带着罕见的惊慌,“最新的模型数据和演示环境都在里面!备份……备份是两天前的!”

自习室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李壮急得团团转:“能不能修?赶紧找人来修啊!”苏小蕊迅速计算着损失:“两天的工作量,包括最新的模型优化,如果丢失,我们几乎不可能在截止前恢复到现有水平。”

焦虑和绝望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王哲感到一阵心悸,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他按住张涛的肩膀:“涛哥,别慌,你是技术核心,你告诉我,恢复的最大可能性和最快途径是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

他的镇定感染了张涛。张涛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进入技术排查状态:“我……我试试用Live CD启动,看能不能抢救数据。可能需要去电子城买一块新的硬盘,重装系统……”

“好!李壮,你骑我车去,用最快速度买最好的硬盘回来!苏小蕊,你检查我们每个人的电脑,看有没有分散的、未同步的最新代码或数据片段,能挽回一点是一点。我来协调,并准备万一无法完全恢复的应急方案。”王哲的指令清晰而迅速。

那一刻,没有互相指责,只有目标一致的协作。李壮像箭一样冲了出去。苏小蕊立刻开始系统性地检查备份。王哲则陪着张涛,一边提供精神支持,一边开始构思如何简化演示内容以应对最坏情况。这场意外,反而淬炼了团队的应急能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