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林婉婷的正式邀请

林婉婷轻轻摇头,笑容深邃:“不仅仅是资金。‘深空’愿意以‘战略合伙人’ 的身份,邀请‘瞬忆’团队加入我们正在构建的‘未来心智探索联盟’。”她顿了顿,抛出更具体的构想,“我们提供顶尖的算力支持、开放我们部分关于认知科学的基础研究数据库、共享我们在硅谷和欧洲的研发中心资源。同时,尊重你们的独立运营,‘深空’只派驻一名技术观察员,不寻求董事会控制权,我们可以接受特殊的技术保护条款,确保‘瞬忆’核心IP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苏小蕊立刻抓住了核心:“那么,股权置换的比例和估值基础是?”

“基于对等技术尊重和长期战略协同的估值,”林婉婷给出了一个比“磐石资本”更具诚意,但并非压倒性最高的数字,“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签署协议,将大部分资源支持作为非捆绑性投入,不与短期业绩挂钩,因为我们相信,给予创新足够的耐心,才能收获最丰硕的果实。”

林婉婷的提议,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长期战略协同和价值共生的新型合作范式。它跳出了传统风投“资金换股权、对赌保收益”的狭窄框架,将合作提升到“资源融合、共同探索未知技术疆域”的更高维度。

· 目标差异: 传统风投追求财务回报最大化;林婉婷追求的是战略卡位和生态构建,将“瞬忆”的技术潜力纳入其更宏大的未来版图。

· 风险承担: 风投通过严苛条款将大部分风险转嫁给创业者;“深空”模式则愿意与团队共担技术探索的固有风险。

· 控制权分配: 风投强调资本的控制力;林婉婷则更看重技术方向的影响力和生态协同效应,给予团队更大的自主空间。

起初,团队成员带着对又一份“投资条款”的审慎甚至些许疲惫而来。但随着林婉婷的阐述,一种被深刻理解的震撼逐渐取代了疑虑。她的视野超越了当前的产品形态,直指技术最核心的颠覆性潜力,这说到了王哲和张涛的心坎里。那份对技术独立性的保障和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也深深打动了苏小蕊。甚至连最渴望资源的李壮,也被“深空”所能提供的全球级研发资源和平台所吸引。一种混合着兴奋、憧憬与不敢置信的情绪在茶室中弥漫。然而,理性的声音也在提醒:这样的“完美合作”,是否隐藏着更难以察觉的、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无形约束?

小主,

当林婉婷描述“未来心智探索联盟”时,王哲的超感能力再次被触发。他仿佛“看”到,林婉婷和“深空科技”并非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庞大、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的枢纽。无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节点(其他顶尖团队、研究机构)通过无形的纽带与之连接,交换着能量与信息。林婉婷对“瞬忆”的邀请,就像是这个网络向它们发出的一道温和而坚定的引力波。加入,意味着将融入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网络,但也意味着要遵循这个生态的某种内在运行法则。这种感知,让他对“独立运营”的承诺有了更深层次、也更复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