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海外拓展

内部凝聚的钢铁意志与外界的认可赞誉,如同为“哲牛”这艘已然坚固的方舟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推动着它不再满足于在熟悉的近海游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浩瀚、也更具未知风险的远洋——全球市场。

这一战略转向的提议,首次由林婉婷在季度战略复盘会上正式提出。她将一份厚厚的、数据详实的《“瞬忆”全球化机遇与风险初步评估报告》投射到会议室的巨幕上。

“国内市场,我们已初步建立起技术口碑和用户信任壁垒,‘迅科’之流短期内难以撼动。”林婉婷的声音清晰而富有穿透力,激光笔的红点在地球仪投影上划出几个关键区域,“但‘瞬忆’的价值是普世的。北美市场对前沿AI应用接受度高,付费意愿强;欧洲市场虽然监管严格,但一旦获得认可,壁垒极高;东南亚市场移动互联网普及迅速,是未来的增长引擎。我们必须抢占先机,将‘哲牛’打造成一个全球性的可信赖AI品牌。”

这个宏大的蓝图,瞬间点燃了会议室的气氛。

李壮第一个激动地挥舞着拳头:“早该这么干了!让老外们也尝尝咱们‘瞬忆’的厉害!凭什么好东西只能窝里横?咱们的技术是世界顶尖的,就该去世界舞台上亮亮相!” 他仿佛已经看到“哲牛”的旗帜插遍全球,脸上洋溢着技术人朴素的自信与自豪。

然而,苏小蕊却保持着惯有的审慎,她快速浏览着报告中的风险章节,眉头微蹙:“海外拓展,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完全不同的数据隐私法规(如欧盟的GDPR)、文化语境、用户习惯,甚至是政治环境。我们的‘心火’引擎和伦理框架,是基于中文语境和国内伦理共识训练的,能否适应全球化的复杂性?一个微小的文化误读,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品牌危机。”

一直沉默的Silent,其标志性的冰冷文字也出现在通讯屏幕上,直指技术核心:“全球化部署,基础设施和安全是首要瓶颈。跨境数据流转延迟、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数据本地化要求、应对国际级别网络攻击的能力,都是国内运营未曾经历的挑战。现有架构,需重构。”

张涛抚须沉吟,引经据典道:“《孟子》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吾等立足国内,可谓‘登东山’;欲‘小天下’,则需有‘登泰山’之器量与准备。然《左传》亦警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海外虽好,危亦随之,不可不察。”

王哲静静地听着各方观点,如同一位沉稳的舵手,在倾听不同方向的风声。他清楚地知道,海外拓展是“哲牛”发展的必然阶段,但绝不能是李壮式的热血冲动,也不能因苏小蕊和Silent指出的困难而畏缩不前。

“林总监的视野是必要的,李壮的热情是可贵的,但苏工和Silent指出的风险,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王哲最终开口,为讨论定下基调,“海外拓展,不是一次莽撞的冒险,而是一次精密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带去产品,更要带去我们‘可信赖AI’的核心价值,并且确保这价值能在不同的土壤里扎根、生长。”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开始勾勒行动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