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药膳品鉴雅集”的成功,如同一股清新的甘泉,注入了西域干燥的土地,也彻底改变了赵琰和林小满在车师国的境遇。国王龙心大悦,不仅正式下诏,将林小满主持的“食疗养生讲堂”纳入王室医官署辖下,赐名“安和堂”,更特准其可招收西域各族有心向学之人为学员,传播食安医理。赵琰也被授予“客卿大夫”虚衔,可参与一些非核心的邦交礼仪活动。他们从“被软禁的疑犯”,一跃成为受王室礼遇的“文化使者”。
这重身份的转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空间和机遇。车师国王室的认可,如同一块金字招牌,吸引了西域各国使臣、商贾、乃至部落首领的注意。安和堂门前,从最初的门可罗雀,迅速变得门庭若市。前来求医问药、探讨食理、甚至单纯好奇观望的人络绎不绝。林小满和赵琰精心规划的文化渗透与民心经营战略,终于迎来了破土而出的时刻。
安和堂的运作,很快步入正轨,并呈现出超出预期的蓬勃发展态势:
体系化教学初见雏形:林小满将之前“火云庄”的四科专业理念进一步细化,结合西域特点,在安和堂内初步形成了 “药膳调理科”、“食材鉴安科”、“饮食礼俗科” 三大分支。教学不再零散,而是有了系统的教材(由林小满口述,学员中通文墨者记录整理成册)、固定的课程(分初、中、高三级)和严格的考核。来自楼兰的贵族少女学习如何为患有风湿的祖母配制药酒,龟兹的商队厨师钻研如何让长途跋涉的队员避免坏血病,车师本国的太医则虚心请教食材相克之理。不同身份、不同目的人,在这小小的院落里,找到了共同的追求——如何通过饮食,让生活更健康、更安宁。
“美食外交”润物无声:赵琰巧妙利用“客卿”身份,频繁出席各国使节的宴请。他不再空谈大义,而是与林小满配合,每次都会带上一两道精心烹制、兼具中原精髓与西域风味的“外交菜”。例如,用车师甜瓜融合江南桂花酿制的“蜜瓜桂花冻”,寓意“甜甜蜜蜜”;以高昌葡萄辅以中原黄酒焖烧的“葡萄酒香羊肋”,象征“丰收富足”。美食成为最好的共同语言,在推杯换盏间,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化解了不少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微妙隔阂。许多西域贵族开始以品尝“林夫人手艺”为风尚,甚至主动邀请他们前往本国讲学。
深入民间的“安心灶火”:林小满始终牢记“惠及百姓”的初衷。她定期在安和堂外开设“惠民义诊”,为贫苦民众免费诊脉,赠送简单的防疫药茶、驱虫香囊。她还将一些极易辨识的毒草、变质食物的特征,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由学员在市井间传唱,普及最基本的饮食安全常识。一辆经过改造的、被称为“安心灶台车”的流动餐车,时常出现在市集,现场演示如何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营养安全的餐食。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如春风化雨,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悄然在车师国普通民众心中扎下了根。“安和堂”和“林夫人”的名字,逐渐成为“安心”与“希望”的代名词。
信息网络的意外收获:安和堂的兴盛,也为秦义、石坚等人暗中构建的情报网络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往来人员复杂,三教九流汇聚,使得安和堂不经意间成了一个信息交汇的中心。学员中,有真心求学者,亦不乏各方势力派来打探消息的眼线。赵琰等人顺势而为,外示坦诚,内紧外松,反而从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中,筛选出大量关于西域政局、商路动态、乃至“幽冥火”零星活动的宝贵情报。他们甚至通过一位前来治疗胃病的于阗国老商人,意外获知了“幽冥火”似乎正在于阗国边境的某处古老遗址附近,大规模搜寻着什么“火焰之神遗落的宝物”的重要线索!
然而,表面的繁花似锦之下,暗流愈发汹涌。安和堂的声望日隆,触动的利益和引发的忌惮也日益加深:
宫廷内的暗箭:以阿史那德总管为首的部分旧势力,对赵琰林小满的受宠极度不满。他们不敢明面对抗国王,却小动作不断:或在药材供应上刁难,或在学员背景上做文章散布谣言,甚至暗中怂恿一些本土医官对安和堂的医术提出“质疑”。一场由几位保守太医挑起的关于“药膳中滥用香料是否合乎医理”的辩论,在王室主持下召开,林小满凭借扎实的理论和令人信服的疗效,虽轻松取胜,却也让赵琰和林小满看到了水面下的礁石。
“幽冥火”的阴影逼近:于阗老商人提供的线索,结合其他渠道的信息,指向“幽冥火”的活动近期异常频繁,且目标明确地与“火”、“琉璃”、“古老遗迹”相关。这让他们高度怀疑,对方的最终目标,就是林小满身上的琉璃珠!一场围绕这神秘珠子的争夺战,似乎已悄然拉开序幕。
来自中原的微妙信号:通过往来商队,赵琰收到了秦义从河西辗转传来的密信。信中提到,新帝赵琮在铲除赵玦余孽后,地位日渐稳固,对西域政策似有调整迹象,有意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加强控制。同时,信中也隐晦提及,朝中似乎有声音,开始关注“前靖王”在西域的动向,态度暧昧不明。这意味着,中原的视线,可能再次投向了他们,福祸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