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金的“鸿门宴”,设在漕帮总舵所在的江陵城最负盛名的“望江楼”。是日,楼外漕船如织,桅杆林立;楼内戒备森严,仆从如云,一派江湖豪强的煊赫气势。宴无好宴,赵琰与林小满心知肚明,此行凶险,却不得不赴。这不仅关乎翠微谷能否在江南立足,更是一次直面地头蛇、试探其与高党或幽冥火有无勾连的关键契机。
为防不测,赵琰与林小满做了周密安排。明面上,只带周平、阿卯(以其超常味觉鉴毒)及四名精干护卫随行;暗地里,石坚、巽风早已带人化装潜入江陵城,暗中策应。那枚暗藏西域文字投影的琴形玉佩,被林小满贴身藏好,或可成为某种意想不到的凭证或试探工具。
宴会设在望江楼顶层的“凌云阁”,俯瞰大江,气势恢宏。主位之上,端坐着一位年约五旬、面色红润、体型富态、眼神却锐利如鹰的老者,正是漕帮大佬沈万金。他身旁作陪的,除了几位漕帮头目,竟还有一位身着官服、神色矜持的江陵府通判,以及一位气质阴柔、面白无须的中年文士,经引荐,乃是高世玄府上的一位清客,姓胡!
高党的人果然在场!赵琰与林小满心中凛然,面上却不动声色,依礼相见。沈万金哈哈一笑,声若洪钟:“久闻赵先生、林夫人大名,今日得见,果然风采不凡!翠微谷在望湖镇一举夺魁,真是给咱们江南厨行增光添彩啊!今日略备薄酒,一来为二位接风,二来嘛,也是想亲眼见识见识,能让高公公府上都赞不绝口的厨艺,究竟妙在何处?” 话语看似客气,实则绵里藏针,既点明已知晓他们底细,又将高党抬出施压。
寒暄已毕,盛宴开场。漕帮宴席,自是极尽奢华,水陆珍馐,层出不穷。酒过三巡,沈万金话锋一转,进入正题:“沈某是个粗人,就直说了。听闻夫人家学渊源,尤擅古法药膳,那道‘并蒂同心糕’更是精妙。不巧,沈某府上近日来了位贵客,身子有些不适,太医束手,听闻药膳调理或有奇效。故而想请夫人现场施展妙手,烹制一道适合当下时节、能安神补气的药膳羹汤,也让沈某和诸位开开眼,如何?” 他指向席间那位面色略显苍白、精神萎靡的胡先生。
这才是真正的考题!借为高党清客调理身体之名,行试探虚实之实。若林小满推辞,便是徒有虚名;若应下,则需在对方地盘、用对方提供的食材(可能被动手脚)、在众目睽睽之下施展,凶险异常。且“安神补气”范围甚广,分寸极难拿捏,效果亦非立竿见影,极易被挑剔。
林小满与赵琰交换一个眼神,从容起身,微微颔首:“沈帮主有命,敢不从之。只是药膳之道,重在因人施治,需先望闻问切,方能对症下膳。可否容民妇先为胡先生请脉?”
沈万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夫人果然谨慎,请!”
林小满移步至胡先生案前,三指搭脉,凝神细察。片刻后,她心中已有计较。此人体内阴虚火旺,心脾两虚,乃思虑过度、心神耗损之象,寻常温补反而助火。她抬头对沈万金道:“先生之症,在于心绪不宁,虚火内扰,非大补可解,需清养安和。可否借贵府厨房一用?需几味常见食材即可。”
沈万金大手一挥:“夫人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林小满报出几样食材:新采的鲜百合、莲子心、麦冬、瘦猪肉、陈年火腿少许吊汤,再要一罐新磨的豆浆。皆是寻常之物,无甚稀奇。沈万金眼中疑色更重,但还是令人速去准备。
厨房自是漕帮的地盘,耳目众多。林小满带着阿卯进入,神色自若。她亲自检查食材,确认无误后,便开始动手。她不炫刀工,不靠繁复调料,只将百合、莲子心、麦冬细心清洗,猪肉切极薄片,火腿切细末。然后用砂锅将火腿末与清水慢火吊出清汤,撇尽浮油,放入百合、莲子心、麦冬文火慢炖,待药性慢慢融入汤中,再倒入豆浆,调入极细的盐粒,最后放入肉片汆熟即起锅。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沉稳专注,不见烟火气,唯有食材本真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阿卯在一旁静静观察,他的鼻子微微抽动,低声道:“先生,汤里有火腿的咸鲜,百合的清甜,莲子心的微苦,还有……豆浆的豆香,混在一起,闻着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