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独立团的起床号还没吹响。邵明珠就被一营长张大彪亲自从被窝里拽了起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嘱咐:
“明珠!你小子走大运了!团长发话了,调你去给新来的赵政委当警卫员!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你小子机灵点,赵政委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真正的文化人!跟咱们这些大老粗不一样!你去了要勤快、要细心、要有眼力见儿!别给咱们一营丢人!听见没有!”
邵明珠睡得迷迷糊糊,一听这消息,瞬间清醒了!给新来的政委当警卫员?他早就听说团里来了位大学生政委,还是他的校友,心里一直存着几分好奇和敬意。没想到,这好事竟然落到了自己头上!
他赶紧爬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毕,换上那身虽然破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军装,仔细系好风纪扣,又对着水缸里模糊的倒影理了理头发。他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不知道这位传说中的“秀才政委”是个什么样的人。
跟着张大彪来到团部所在的小院,张大彪指了指那间挂着“政委”牌子的土屋,压低声音说:“就是这儿了!自己进去!好好表现!”说完,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走了。
邵明珠站在门口,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有些慌乱的心跳,然后挺直腰板,用力喊了一声:“报告!”
里面传来一个温和但清晰的声音:“请进。”
邵明珠推开门,迈步走了进去。屋子很简陋,一张土炕,一张旧桌子,两把椅子。赵刚正坐在桌后,就着窗户透进来的晨光,看着一份文件。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身形清瘦,但坐姿笔挺,透着一股儒雅而又干练的气质。
听到脚步声,赵刚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落在邵明珠身上。那目光平静、锐利,带着审视,却又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邵明珠立刻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报告政委!一营三连战士邵明珠,奉命前来报到!”
赵刚放下文件,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带着探究意味的笑容。他上下打量着邵明珠。眼前的年轻人,身材挺拔高大,面容清秀,虽然穿着朴素的军装,但眉宇间透着一股书卷气,眼神明亮而坚定,站姿标准,精神饱满。第一印象,相当不错。
“邵明珠同志,你好。”赵刚的声音平和,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请坐吧。”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是!谢谢政委!”邵明珠有些拘谨地在椅子边缘坐下,腰杆依旧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
赵刚看着他略显紧张的样子,笑了笑,主动缓和气氛:“不用这么紧张。我听李团长说,你是北平人?燕京大学的学生?”
“是的,政委!”邵明珠点头,“我是北平人,在燕京大学读过一年书。”提到母校,他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那我们还算校友呢。”赵刚的笑容亲切了些,“我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从燕京大学肄业去的延安。算起来,你应该是我的学弟了。”
“啊?真的吗?”邵明珠又惊又喜,没想到这位政委真的是自己的校友!这层关系瞬间拉近了他和赵刚的距离,心里的紧张感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