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长时间凝视,以免引起对方警觉。只是偶尔端起茶杯,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掠过那片区域,将每一个细节刻入脑海:力夫们搬运的箱子大小、马车的样式、监工的相貌特征,以及他们与船上人员的交接方式。
观察了约莫半个时辰,那队“蓝褂子”力夫似乎完成了卸货,马车在监工的带领下,迅速驶离了码头,消失在杂乱的车流中。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胡掌柜”缓缓放下茶杯,心中已然有数。直接接触这伙人,风险太大,无异于打草惊蛇。他需要一双眼睛,一双能融入这片码头,又不引人注意的眼睛。
他招手唤来茶馆伙计,看似随意地塞过去一小块碎银,低声问道:“小二哥,打听个事儿。这码头上有位管点杂事、人面儿挺熟的李管事,听说排行老三,门牙有点……呵呵,你可知他在哪儿办事?”
伙计掂了掂银子,脸上堆起笑容:“客官您说的是‘黄牙李’李三爷吧?知道知道!他就在前面拐角那片货栈帮人记账揽活,这会儿估摸着正闲着呢。您找他?”
“嗯,有点小生意,想找他帮帮忙。”“胡掌柜”微微一笑。
付了茶钱,赵小刀下了楼,按照伙计指的方向,很快就在一片嘈杂的货栈区找到了“黄牙李”。此人四十上下年纪,身材干瘦,面色蜡黄,果然一口标志性的黄板牙,穿着一件半旧的绸面夹袄,正蹲在货栈门口的石阶上,跟几个力夫模样的汉子唾沫横飞地吹牛,眼神却时不时贼溜溜地扫过过往的行人,寻找着可能的“生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小刀走上前,拱了拱手,操着略带江南口音的官话:“这位可是李三爷?在下姓胡,从南边来,想打听点码头上的行情。”
黄牙李抬起头,眯着眼打量了一下赵小刀这身行头,见他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立刻换上一副热情的笑脸,站起身拍打着屁股上的灰:“哎哟,不敢当不敢当!正是李某。胡掌柜远道而来,有什么吩咐尽管说,这通州码头,还没我李三打听不到的事儿!”话语间,透着一股市井油滑和自吹自擂。
赵小刀将他引到一旁相对僻静处,压低声音:“不瞒李三爷,兄弟我初来乍到,想弄点紧俏货,又怕不懂规矩,冲撞了哪路神仙。方才在码头看见一帮穿蓝褂子的弟兄,干活挺利索,不知是哪位大哥手下的人物?规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