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市电视台来采访。镜头前,陈遇有些紧张: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莉莉接过话筒:知识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
王小虎说得更直白:能帮到人,学习才有意义!
节目播出后,反响超乎预期。其他学校纷纷来取经,企业捐赠设备和材料,连省教委都发来表扬信。
最让人感动的是几位老工程师自愿担任技术顾问。不能让手艺失传啊!一位退休八级钳工说。
暑假开始前,科技社的工作室已经变成小型加工坊。每天都有下岗职工来学习技术,学生们当起小老师,教他们看图纸、用工具、做质检。
李娟负责的初中组也没闲着,他们开发了更简单的手工材料包,让小学生也能参与制作。
七月的一天,陈遇收到一封特殊来信。一位下岗职工在信里写:谢谢同学们教我手艺。现在每天能做二十副球拍,日子有盼头了。
随信寄来的是一副精心制作的乒乓球拍,拍柄上刻着:知识改变命运。
期末总结会上,校长宣布了两个消息:一是科技社获评市青年文明号,二是下学期将开设实践创新必修课。
这不是终点,校长看着台下的学生们,而是新的起点。
那天晚上,陈遇在日记本上写:
1996年夏天,我们终于明白:创新的意义不在于创造了什么,而在于改变了什么。一副乒乓球拍很轻,但能为一个家庭撑起希望;一个点子很小,但能点燃更多人的未来。
合上日记,他望向窗外。科技社的灯光还亮着,几位下岗职工还在跟着学生们学习技术。窗台上,春天种下的向日葵已经开花,金灿灿的花盘向着月光,仿佛在诉说一个道理:微光虽弱,汇聚成炬,便能照亮前路。
远处,红星水库的波光在月光下轻轻荡漾。岸边的芦苇丛中,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圈圈涟漪,就像每一个微小的创新,正在这片土地上扩散出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