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迟疑一些。省城上空总是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阴霾,空气里夹杂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焦灼。就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旭遇”工作室迎来了一场决定命运的“大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现场审核。
审核当天,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来自北京一家权威认证机构的两名审核员,一男一女,表情严肃,眼神锐利如刀。他们像最精密的扫描仪,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翻阅着堆积如山的文件记录。
陈遇作为管理者代表,全程陪同。他穿着林莉特意为他买的白衬衫,显得格外沉稳。面对审核员连珠炮似的提问,他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孙宇和李文博准备的技术文件和数据记录,此刻成了最坚实的盾牌,每一份数据、每一个签名、每一条曲线,都清晰可查,环环相扣。
“陈先生,请解释一下这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关于让步接收的审批权限设置依据。”
“审核员老师,这是基于风险等级划分的。轻微瑕疵不影响关键性能,且出于成本考虑,由生产主管(我父亲陈平)和技术负责人(我)共同签字确认即可;重大质量问题,必须报废,并启动《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
“你们如何确保操作人员能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执行?”
“我们有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记录。同时,关键工序,如热压罐操作,目前主要由我父亲或我亲自完成,确保经验与标准结合。”
审核员的提问刁钻而细致,甚至故意设置陷阱。比如,他们会突然要求调阅三个月前某一批特定原料的入库检验原始记录,或者询问某台设备在非工作日出现故障时的应急流程。得益于前期艰苦卓绝的准备工作,以及孙宇设计的简易数据采集系统提供的客观证据,整个团队顶住了压力。
陈平师傅今天话格外少,大部分时间只是默默地跟在后面,需要他演示操作时,他手法精准,一言不发,完事后便退到一旁,眼神复杂地看着儿子应对自如。只有当审核员问及一些基于深厚经验才能理解的工艺细节时,他才会用带着些许方言的朴实语言,一针见血地解释清楚,往往能让苛刻的审核员微微颔首。
毛蛋负责的行政后勤和文件管理部分也经受住了考验。虽然他还是会觉得这些“条条框框”麻烦,但此刻他无比庆幸当初陈遇的坚持。所有的采购合同、供应商评价、客户反馈记录,都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
王小虎和赵强被要求待在指定区域,不得随意走动,生怕他们毛手毛脚出岔子。两人紧张得手心冒汗,比自己去考试还紧张。
远在北京、上海的核心成员们,也通过电话和QQ保持着高度关注,随时准备提供远程支援。
紧张的现场审核持续了整整一天。当最后一份文件被合上,最后一位操作工被问询完毕,年长的那位男审核员合上笔记本,脸上首次露出了一丝近乎温和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