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怎么样?”陈遇走到电脑前,看着那些令人揪心的数据曲线。
孙宇将情况简要汇报了一遍,最后沉重地总结:“……简单说,就是我们还没完全掌握放大生产的‘黑箱’规律。性能不稳定,良品率就上不去,成本也就无法有效降下来。距离真正量产,还有一道关键的鸿沟要跨越。”
陈遇沉默地看着数据,手指无意识地在实验台上敲击着。他知道科研的艰难,尤其是这种从零到一的原创性突破。但现实的紧迫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没有可能,先从相对要求低一些的应用领域切入?”陈遇沉吟片刻,提出一个思路,“比如,不追求极致的模量和韧性,先确保批次稳定性,用在一些对性能波动容忍度更高的产品部件上?先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积累生产和应用数据,再反过来优化工艺,追求‘从有到优’?”
孙宇和李文博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亮光。
“这是个思路!”李文博率先开口,“我们可以调整一下工艺参数,适当牺牲一点峰值性能,优先保证稳定性。比如,先尝试用在钓竿的某些非关键受力部位,或者开发一些面向入门级、更强调耐用性和环保概念的衍生系列产品?”
吴教授也凑了过来,若有所思:“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嗯……虽然不符合我们搞科研追求极致的性子,但就产业化而言,这或许是更务实、更快捷的路径。可以试试!”
孙宇脸上的阴霾也散去了不少:“对!我们不能被‘完美主义’困住手脚。先跑起来,在跑的过程中调整姿势!我这就和文博重新制定实验方案!”
看到团队重新找到了方向和斗志,陈遇心中稍安。他拍了拍孙宇和李文博的肩膀:“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这条路本就前无古人,我们能走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了不起。稳扎稳打,一步步来。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莉莉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离开研发中心,陈遇看了看时间,已是傍晚。他想起答应林莉要早点回家陪安安,便驱车往“遇龙苑”赶。
回到家,推开门的瞬间,温暖的灯光和食物的香气混合着孩子们的笑闹声扑面而来,瞬间洗去了他满身的疲惫。
客厅里,毛凤英和赵梅正在厨房忙碌,锅碗瓢盆碰撞出悦耳的声响。林莉则坐在客厅地毯上,面前是正努力撅着小屁股,试图向前爬行的安安。
“加油!安安!对,小手用力!”林莉温柔地鼓励着,手里拿着一个色彩鲜艳的摇铃吸引女儿的注意。
安安穿着连体的小熊睡衣,肉嘟嘟的小脸因为用力而憋得通红,四肢还不甚协调地舞动着,像一只笨拙又可爱的小乌龟。她吭哧吭哧地努力了半天,结果非但没前进,反而因为手臂支撑不稳,吧唧一下,整张小脸埋在了柔软的地毯里。
小家伙愣了一下,似乎没明白发生了什么,抬起头,眨巴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刚进门的爸爸,小嘴一撇,眼看金豆豆就要掉下来。
“哎呀,我们安安摔跤啦?”陈遇赶紧脱下外套,笑着快步走过去,蹲下身,伸出大手,“没关系,爸爸在呢,来,我们再来一次!”
安安看到爸爸,委屈瞬间变成了依赖,伸出小胖手抓住陈遇的手指,借着力道,晃晃悠悠地重新撑起小身子,嘴里还发出“啊啊”的、给自己鼓劲的声音。
林莉看着父女俩的互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陈遇说:“你可算回来了,安安今天特别黏人,非要等你回来才肯好好练习爬行。”
陈遇的心瞬间柔软得一塌糊涂。他索性也盘腿坐在地毯上,将摇铃拿过来,在安安前面不远处轻轻摇晃:“安安看,小铃铛在这里,快来拿!”
安安被铃声吸引,黑葡萄似的眼睛紧紧盯着摇铃,再次开始了她的“远征”。这次,她似乎掌握了点窍门,知道要手脚并用,虽然动作依旧笨拙,甚至有点同手同脚,但终究是颤颤巍巍地、真正向前挪动了一小段距离!
“哎呀!爬了爬了!我们安安会爬了!”林莉惊喜地叫出声,连忙拿起旁边的相机记录这珍贵的瞬间。
陈遇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一把将终于够到摇铃、正得意地挥舞着小手、发出“咯咯”笑声的女儿抱起来,高高举过头顶:“真棒!我们家安安是最棒的!”
安安被爸爸举高高,兴奋得手舞足蹈,摇铃被她晃得叮当作响,清脆的笑声充满了整个客厅。
这时,希希背着小书包从自己的房间跑出来,看到被爸爸举着的妹妹,立刻嚷嚷道:“爸爸!我也要举高高!”
陈遇笑着放下安安,又将儿子也举了起来,逗得希希哇哇大叫。一时间,客厅里充满了父子三人的欢声笑语。
林莉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眼角的笑意更深了。她走过去,接过陈遇怀里的安安,轻声问:“公司那边……青海有消息了?”
陈遇点点头,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毛蛋哥那边进展顺利,省里对我们的大规划很支持,算是打开局面了。只要后续方案扎实,问题不大。”他没有提研发中心遇到的困难,不想让家里的温馨气氛被打扰。
“那就好。”林莉松了口气,温柔地看着他,“看你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人都瘦了。今天妈炖了鸡汤,你多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