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北京灰峪村——石炭纪岩层下的未解之谜(1)

这次事故成了压垮灰峪村的最后一根稻草,剩余村民陆续搬离,等到2008年冬季,最后一位村民78岁的张老汉在自家炕头病逝后,灰峪村彻底成了废弃的村落。

翻阅门头沟区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门头沟民间故事集》,以及对周边村镇老人的访谈记录,可梳理出灰峪村历史上多起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件,最早是从清代光绪年间开始的。

在《门头沟民间故事集》里,记着灰峪村光绪二十一年秋天的一件怪事。那年下了场特别大的暴雨。大雨一下就是 12 天,村中间周氏宗祠的围墙都被冲塌了,宗祠门口的石狮子也被冲倒了,顺便还把祠堂里一块记着周氏家族迁徙历史的石碑给压碎了。

暴雨停了之后,村民们去清理废墟。搬碎石碑的时候,发现碎碑的断面上嵌着几片树叶的拓印 。

拓印特别清楚,不光树叶形状,甚至连叶脉的纹路都能看见。可村里当时能找到的树,叶子都不是这个样的。

更怪的是,当天晚上,有个村民路过宗祠,老远就看见祠堂里有淡淡的蓝光在闪。

他好奇的过去看,还没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 “哗哗” 的树叶被风吹响的声音。等他刚一推开门,蓝光一下子就没了,中间的地上留着一小撮灰褐色的粉末,看着跟化石坡上那些岩石碎末一模一样。

当时的村长认定这是 “老祖宗显灵”,不敢怠慢,赶紧组织村民把碎碑一块一块拼好,埋到了宗祠后院,还在上面盖了个小庙。打那之后好几年,灰峪村都没再出过什么怪事。

1972年,为响应“备战备荒”号召,灰峪村组织村民在村后化石坡下开凿应急避难所洞。

参与凿洞的村民一共8人,带队的是村里的老石匠56岁的周栓柱。据周栓柱后来对子女的讲述,当年9月17日傍晚,洞已经凿到地下12米了,老周正用钢钎凿击岩层时,看见岩壁的侧前方上出现一个模糊的人影。

人影约1.6米高,头发垂到腰间,穿着件蓝色布衫,背对着老周,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