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云南抚仙湖——深藏水底的秘密(1)

可没人听他的,还有人笑他是疯子,拿石头扔他。老道叹了口气,临走前说了句 “贪心坏了人心,这水城要沉了”,然后就不见了。

三天后,忽然天色大变了。下起了大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湖水涨得飞快。

到了晚上,闪电在天空接连不断一道一道的劈,雷声震得房子都在晃。离地远的地儿,有人从窗户看见天上有一只巨大的手,慢慢把整座俞元城往水里按。等雨停了,天亮了,俞元城也已经彻底没了,只有湖面上飘着几片烂掉的木头,提醒大家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城。

从那以后,俞元古城就成了抚仙湖最神秘的事儿。唐代的地理书里还提过一句 “俞元古城的旧址在抚仙湖边上”,可到了宋代,连它具体在哪都没人知道了。

直到近代,有潜水员潜到湖里,在几十米深的地方,发现了庞大的石质建筑群,有规整的石阶、残缺的柱础,还有刻着模糊花纹的石板。人们开始相信,俞元古城是沉入湖底的。

而抚仙湖的渔民们世代敬畏的抚仙湖的“海马”传说,是在明清县志里都有详实记载的。

道光《澄江府志》里说,湖里有像马的生物,浑身白、背带红斑,会浮出水面,见者常遇好事。

这事儿最早的目击记录是康熙年间,渔民杨守业带儿子捕鱼时,见一只雪白大 “海马” 踏浪疾驰,吓得他俩趴在船上不敢动,官府还因此去湖边祭祀。

后来乾隆、咸丰年间也有海马现身,有时被当吉兆,有时却成警示。

咸丰九年那次是最邪门的。据说海马现身时飓风裹着雷声炸在湖面,随后就消失了。

当时的官府以为这是 “马到成功” 的吉兆,就放松了对起义军的戒备,结果整支队伍都折在了起义军的伏击里。抚仙湖边的芦苇丛里,连着半个月都飘着血腥味,从此抚仙湖又多了层血腥的阴冷。

近代以来,海马的传说更是没断过,每一次目击都透着股让人头皮发麻的诡异。

1983 年夏天,立冒村的十几个渔民去禄充大洞南侧的鱼洞捕海蛆。往年这时候,鱼洞的石缝里满是海蛆,手指伸进去一捻就能抓出一把,黏糊糊的在手里扭动,连渔网都用不上。

可那天从日出等到日头偏西,几人蹲在岸边把石头翻了个遍,指尖只摸到冰凉的湖水和滑腻的青苔,别说海蛆,连条小鱼苗都没见着。

“邪门了,” 老渔民王阿公搓了搓发僵的手,“这日头好好的,怎么湖面越来越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