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县梁山北的永泰公主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的重要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死时年仅十七岁。
关于她的死因,史料记载的是因为她私下议论武则天的私生活,被武则天赐死,直到唐中宗复位后,才被追封为永泰公主,并以帝王级规制迁葬在乾陵旁边,成为了唐代陪葬墓中规格最高的一座。
永泰公主墓是在1960年被首次发掘,墓里的壁画保存完好,内容涵盖宫廷生活、仪仗出行、天体星象等,真实再现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墓中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包括陶俑、瓷器、金银器等,其中“永泰公主墓志铭”更是为研究其生平及唐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这座承载着盛唐历史的古墓,自发掘以来,便伴随着诸多离奇的灵异传说,成为考古界与民间热议的神秘之地。
1970年9月,一支由周教授带队的考古队,接到任务要对永泰公主墓进行二次清理与补充发掘。
林砚秋作为刚从考古系毕业的年轻队员,这是她第一次进入真正的皇室古墓,有些既兴奋又紧张。
她背着考古工具包,跟在队伍末尾,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脚下踩着墓道浮土发出的“沙沙”声。
墓道里光线昏暗,队员们手中的手电筒光束照亮了两侧斑驳的壁画。
壁画上的仕女身姿窈窕,乐师手持乐器。可在林砚秋看来,那些壁画人物的眼神似乎总透着一股诡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在盯着闯入墓室的人。
林砚秋悄悄握紧了手中的工具,感觉自己浑身发冷。墓里的空气比地面低了至少十度,即使她穿着厚实的外套,也只感到寒气顺着衣领和袖口在往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