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与荀攸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时机已至”的光芒。
“还有,”许攸补充道,“根据各地细作回报,董卓在洛阳倒行逆施,夜宿龙床,奸淫宫女,滥杀大臣,甚至已流露出废立皇帝之意,天下怨声载道。曹操已在陈留散家财,举义旗,传檄天下,号召诸侯共讨董卓!”
讨董!历史的车轮,终于滚到了这个节点上。
袁绍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最后的铺垫已经完成。他转身,目光扫过荀攸和许攸,声音沉稳而有力:“传令,明日辰时,升帐议事!”
次日辰时,郡守府大堂。
文武分列左右,济济一堂。武将以颜良、文丑为首,个个甲胄鲜明,杀气腾腾;文臣以荀攸、许攸为核心,蔡邕、皇甫嵩亦受邀在列,华佗、张仲景虽未直接参与军政,也位列末席以示尊崇。就连伤势渐愈的何进家眷尹夫人,也隔着屏风旁听。整个河内集团的核心力量,尽聚于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袁绍高坐主位,一身常服,却威仪自生。他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沉声道:“诸位,董卓祸乱京师,废立在即,汉室危如累卵。曹孟德已于陈留传檄天下,号召忠义,共讨国贼!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我辈当如何?”
颜良率先出列,声如洪钟:“主公!这还有什么可议的?发兵!打进洛阳,宰了董卓那老贼!末将愿为先锋!”
“对!发兵讨董!”文丑及一众将领纷纷附和,群情激昂。
袁绍抬手,压下众人的喧嚣,目光看向文臣一侧。
荀攸出列,朗声道:“诸位将军忠勇可嘉,然讨董乃天下大事,非一隅之力可成。攸以为,当务之急,非即刻发兵洛阳,而是需有一稳固之基,强盛之兵,方能号令群雄,担当盟主!”
“公达先生此言何意?难道我等就在河内看着?”文丑有些不解。
许攸接过话头,解释道:“文将军稍安。荀先生之意是,我等需先取下一块足够大、足够富庶的根基之地,方能支撑长期征战。无根之木,如何与董卓的西凉铁骑抗衡?”
“根基?何处?”颜良问道。
袁绍此时缓缓起身,走到大堂中央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拿起一支朱笔,在“冀州”二字上,重重一圈!
“此处,便是我等讨董之前,必须拿下的根基!”他声音斩钉截铁,“韩馥暗弱,不能守此王霸之业。冀州富庶,钱粮广盛,人口众多,得冀州,我等便有了争衡天下的本钱!”
他环视众人,将昨夜与荀攸商议的“逼抚之策”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一遍。“……故此,我军首要目标,乃是兵不血刃,速取冀州!整合河北之力,然后传檄天下,汇合曹操等义士,共举讨董大业!届时,我袁本初,当仁不让,愿为天下先,执此盟主之旗,匡扶汉室!”
这一番话,格局宏大,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既满足了武将求战之心(目标直指冀州),又体现了文臣的深谋远虑(先固本再出击),更展现了袁绍问鼎天下的雄心。
堂下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回应:
“主公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