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将军在城外练兵,那声势,地动山摇!”
“听说刘使君是汉室宗亲?怪不得如此爱护百姓。”
这些零碎的议论,传入袁绍和荀攸耳中,让他们对刘备的印象逐渐具体化。
这一日,商队抵达平原县城外。时近黄昏,并未直接入城,而是在城外一处较大的驿亭歇脚。袁绍与荀攸凭栏远眺,但见城墙坚固,旌旗鲜明,守卫士卒虽衣甲不算最精良,但精神饱满,纪律严明。
“公达,观此气象,这刘玄德,确非寻常庸碌之辈。”袁绍低声道。
荀攸目光敏锐,缓缓道:“民心依附,士卒用命,更有关、张熊虎之将。此乃潜龙之相。然其势单力孤,根基浅薄,如无根之木。若能得其真心归附,则主公如虎添翼;若其心怀异志……则需早做打算。”
正说话间,驿道之上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只见十余骑自城内飞驰而出,为首一将,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正是关羽!他似乎是例行巡营,路过驿亭,目光如电般扫过袁绍一行人,在徐晃身上微微停顿一瞬(感应到同类的气息),随即不做停留,纵马而去。
那股凛然的霸气与冲霄的忠义之气,让见惯了猛将的袁绍也不禁心中暗赞:“真虎将也!”
不多时,又见一员悍将,率着数百士卒操练归来。此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正是张飞!他嗓门极大,正呵斥着几个操练不用心的士卒,声音震得驿亭瓦片似乎都在轻响。
徐晃在袁绍身后低声道:“主公,此二人……皆万夫不当之勇,不在颜、文二位将军之下!”
袁绍微微颔首,目光深沉。得此二人,刘备确实有值得自傲的资本。然而,他此行的另一个目标,却并非此二人。
趁着在驿亭用饭的机会,袁绍示意荀攸与驿丞攀谈,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向了常山真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常山?”那驿丞是个健谈之人,闻言笑道,“那可是出好汉的地方!听说我们真定那边,前些时日就出了个了不得的年轻人,叫赵云,赵子龙!使得一手好枪法,等闲数十人近不得身!更难得的是,此人急公好义,常为乡里排忧解难,名声好得很呐!”
荀攸故作好奇:“哦?如此英雄,为何不出仕建功立业?”
驿丞压低了声音:“听说赵壮士本有意投军,好像还去幽州那边转过一圈,但不知怎的又回来了。有人说是看不惯那边(指公孙瓒)的作为。唉,这等好汉子,若是能为我们刘使君所用就好了,可惜啊,刘使君这里……庙小喽。”他言语间,对刘备虽有爱戴,却也透露出对其势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