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工坊林立,甲兵已足

灌钢之法:马钧并不满足于此。他根据古籍记载和自己的理解,开始试验并推广灌钢法。将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在高温下熔合,使生铁中的碳份向熟铁扩散,从而得到性能优于普通锻铁、材质更加均匀的钢。以此法打造的刀剑刃口,更加坚硬锋利,韧性也更好。虽然良品率初期不高,但已显露出革命性的潜力。

标准化与流水作业:在袁绍的提示下,马钧极力推行“标准化”。他制作了标准的弩机望山(刻度)、箭簇范模、甲片冲压模具。要求所有同类部件必须尺寸统一,可以互换。同时,将复杂的兵器制作过程分解为数十道工序,工匠各司其职,有的专司锻打甲片,有的专司钻孔,有的专司编缀,形成了早期流水线作业的雏形。效率再次飙升。

3. 甲兵之威:从图纸到成列

在新工坊、新技术、新模式的合力下,成果开始井喷。

玄甲营:邺城匠作监出产的新型铁札甲,采用灌钢法制出的甲片,经过水力反复锻打,更加坚韧。甲片之间以熟牛皮绳精密编缀,防护面积更大,重量却比旧甲更轻。当首批三千副新甲交付袁绍亲卫“玄甲营”时,黝黑的甲叶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移动间铿锵作响,宛如移动的钢铁丛林。

破军弩:马钧改进了汉弩的结构,设计了新的腰引上弦装置,并配备了标准化的望山,使得弩箭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且瞄准更加便捷。这种被命名为“破军弩”的强弩开始批量生产,优先装备先登营及各部精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制式环首刀:晋阳匠作监生产的制式环首刀,采用统一的“三十炼”灌钢工艺,刀身修长,刃口锋锐,刀背厚实,兼具劈砍与刺杀之利。数以万计的新刀被生产出来,替换着军中那些参差不齐的旧兵刃。

箭雨:标准化箭簇范模的使用,使得箭矢的生产速度惊人。三大匠作监日夜不停,库房中堆积的箭矢,很快便以“百万”为单位计算。

数月之后,邺城西郊大型校场。一场非同寻常的演武在此举行。观武台上,袁绍端坐中央,文武重臣分列两侧,甚至连刘备、关羽、张飞也被邀请在列。

首先出场的是装备旧式皮甲和兵器的五千步卒,他们演练了基础的阵型进退,虽也算整齐,却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紧接着,鼓声一变,号角长鸣。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移动的“黑云”。那是三千完全装备了新式铁札甲、手持制式环首刀和大型橹盾的“玄甲营”重步兵。他们迈着整齐划一、沉重无比的步伐向前推进,甲叶摩擦之声汇成一股低沉的金属风暴,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扑面而来。阳光照射在那片黑色的甲胄上,竟反射不出多少光亮,仿佛光线都被那深邃的黑色吞噬了。

观武台上,文官们面露惊容,武将们则眼神炽热。关羽微阖的丹凤眼猛然睁开,闪过一丝精光;张飞环眼圆瞪,忍不住低声嘟囔:“好家伙,这铁罐头,看着就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