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青徐为翼,侧击之谋

一个大胆的、足以改变东线战局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他并未立即响应,而是开始秘密调动广陵郡兵,筹集粮草,同时派出大量细作,密切关注着琅琊主将麴义的动向。他在等待,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以及……麴义是否会给他那个期待已久的破绽。

青州军的初期胜利,尤其是太史慈的活跃与徐晃的稳步推进,让坐镇后方的麴义志得意满。郭援的劝谏他早已抛诸脑后,来自郯城的情报显示,臧霸龟缩不出,俨然已无力反击。

“臧霸小儿,不过如此!”麴义在大帐中畅饮,对麾下将领道,“徐晃、太史慈已为其拴上铁链,如今,该是吾等给予致命一击之时了!终日困守琅琊,岂不惹天下英雄耻笑?”

他决定亲率中军主力一万五千人,南下与徐晃会师,合兵猛攻郯城,一举奠定胜局。郭援闻讯大惊,急忙劝阻:“将军!我军分兵已显薄弱,今若倾巢而出,琅琊空虚!且徐、太史二位将军已达成牵制之效,将军只需稳坐中军,待主公官渡主力发动,则徐州不战自溃矣!何必行此险着?”

“险着?”麴义勃然作色,“兵贵神速!岂能坐失良机?吾意已决,休得多言!汝且留守临菑,看本将破敌建功!”

建安五年,夏初,麴义尽起精锐,浩浩荡荡离开琅琊,直扑郯城。他行军迅速,试图打臧霸一个措手不及。然而,他的一切动向,都被陈登派出的细作,以及臧霸刻意放出的“怯战”假象所蒙蔽。

麴义军行至郯城以北五十里处的武原,地势渐趋崎岖,两侧多有山丘林地。副将曾提醒需防埋伏,麴义却大笑:“臧霸困守孤城,安敢出城设伏?彼若来,正合我意!”

话音未落,只听一声炮响,山谷两侧陡然竖起无数旌旗!臧霸亲率孙观、吴敦、尹礼等部主力,早已在此设下天罗地网!原来,臧霸的“龟缩”完全是诱敌之计,他料定麴义性格骄狂,必不会甘于寂寞,早已将主力秘密调出郯城,于武原设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麴义匹夫,纳命来!”臧霸跃马挺枪,从正面杀出。与此同时,孙观、吴敦分别从左右两翼山林中杀出,瞬间将麴义军截成数段。

麴义虽惊不乱,挥舞长刀,率领亲卫“先登营”死战,河北军的确精锐,一时间与徐州兵杀得难解难分。然而,埋伏的徐州军数量远超预期,且占据地利,河北军陷入重围,死伤惨重。

就在麴义浴血苦战,试图突围之际,战场侧后方,突然烟尘大作,一支生力军打着“陈”字旗号,如一把尖刀,直插麴义军的后心!

广陵太守陈登,亲率五千精兵,日夜兼程,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赶到战场!

“陈元龙来也!袁军速降!”陈登立于战车之上,虽不亲自搏杀,但其指挥若定,麾下广陵兵战斗力极强,瞬间冲垮了麴义的后军。

腹背受敌,全军大乱。纵使麴义有万夫不当之勇,此刻也回天乏术。他身被数创,血染征袍,犹自怒吼酣战。最终,被臧霸部将吴敦从侧面一箭射中肩胛,翻身落马,随即被乱刀砍死。

主将战死,中军崩溃。武原之战,以青州袁军的惨败告终。

消息传开,震动四方。正在稳步推进的徐晃闻讯,大惊失色,立即停止南下,收拢部队,依托临沂构筑防线,严防臧霸与陈登乘胜北上。太史慈也被迫收缩活动范围,与徐晃靠拢,以防被各个击破。

袁绍寄予厚望的“青徐之翼”,在初展锋芒之后,竟因主将的骄矜,而折损一翼!这场大败,不仅挫动了东线锐气,更像一道阴影,悄然投向了即将拉开序幕的官渡主战场。曹操在许都得知此讯,抚掌大笑:“麴义既死,吾无东顾之忧矣!”而袁绍在黎阳大营接到噩耗,则是摔碎了心爱的玉如意,怒吼之声响彻黄河两岸。

青徐侧击之谋,虽初显成效,却终究以一场戏剧性的逆转,为整个南下战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