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夏,一场数十年不遇的暴雨席卷了兖州、豫州大部,接连十余日,天如倾漏。黄河下游水位暴涨,汹涌的浊浪不断冲击着年久失修的堤岸,情势岌岌可危。
许都晋王府内,灯火彻夜通明。袁绍与曹操、荀彧等人紧急议事,来自河防前线的告急文书一封接着一封。
“报——白马津段堤坝出现管涌!”
“报——濮阳段水位已超警戒,民夫正在抢筑子堰!”
“报——东郡有村庄被淹,百姓流离……”
曹操面色凝重,指着地图上蜿蜒如怒龙的黄河:“殿下,此次水患来势凶猛,若任其发展,兖、豫数郡将成泽国,去岁屯田之成果,恐毁于一旦!”
荀彧补充道,语气沉痛:“更堪忧者,流民若得不到妥善安置,恐生内乱,被南边刘备、孙策所趁。水患不治,国无宁日。”
袁绍负手立于殿中,望着窗外依旧滂沱的雨势,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更广阔的图景。他蓦然转身,目光锐利如刀:“孤意已决!治水,非仅为解一时之困,更要为万世开太平!此次水患,正暴露了我水利废弛之积弊。孤要借此契机,动员全国之力,大兴水利,不仅要堵住决口,更要疏浚河道,重修渠网,让这肆虐的黄河,变成滋养万民的母亲河!”
他即刻下达王命:
“擢升贾逵为治水监,总领天下河渠事务,即刻赶赴黄河险段,主持防汛抢险及后续治理!”
“命李通为督漕中郎将,辅佐贾逵,专司河道疏浚、堤坝修筑之工役调度!”
“命王基为漕运都尉,负责规划南北漕运,联通河、济、淮、泗,使粮货畅通无阻!”
“诏令各州郡,即刻排查境内河渠险工,征调民夫,储备物料,听候贾逵统一调遣!”
王命如疾风骤雨般传出,一个以治理黄河为核心,辐射全国的水利建设大会战,在风雨飘摇中拉开了序幕。
贾逵受命于危难之际,星夜兼程,直奔黄河最危险的白马津段。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浑浊的河水几乎与堤顶平齐,浪头不断拍打着单薄的堤岸,无数民夫和兵卒正如蝼蚁般搬运土石,试图加固,但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显得如此徒劳。
“如此堵漏,如同扬汤止沸!”贾逵立刻召集随行水利官员及当地老河工,“必须双管齐下!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