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荆豫归心,才尽其用

身先士卒:魏延常亲临校场,演示武艺,与士卒同甘共苦。其勇猛与严厉,使得新编豫州军很快褪去散漫之气,面貌焕然一新。李通的稳重、马岱的骑射、王双的勇力,亦在军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豫州,在徐庶的文治与魏延的武功相辅相成之下,如同一部重新上紧发条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不仅成为稳固的后方,更在悄然间积蓄着一股强大的力量。

江北荆州,在荆州牧关羽的统领下,则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的态势。

关羽治政:关羽坐镇襄阳,威严日重。他并非长于琐碎政务之人,但善于抓大放小。将民生经济、吏治整顿主要交由刺史蒯越及马良、简雍、孙乾等参军处理。蒯越熟悉荆州情弊,马良智计出众,简雍、孙乾善于协调,几人配合,将荆州北部治理得井井有条。关羽则主要总揽大局,巡视各地,尤其是江防要地,其存在本身,就是对南岸江东的一种强大威慑,也极大地安定了荆州北部的人心。昔日刘备旧部,见关羽、张飞皆得重用,且地位尊崇,那点漂泊无依之感也逐渐消散,开始真正融入袁绍阵营。

张飞练兵:张飞作为荆州都督,将练兵场设在了襄阳城外。他与关平、周仓等将,将对刘备的思念与忠诚,转化为了练兵的狂热。燕云十八骑的骨干被分散到各军担任教官,将严格的纪律与悍勇的战风灌输给荆州士卒。张飞虽粗豪,但在关羽的提醒和关平的协助下,也注重阵法操演与兵种配合。荆州军本就多有善战之辈,经此整合锤炼,战力提升迅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聘督水:最为关键的,乃是水军的建设。文聘被任命为荆州水军都督,深感责任重大。他与蔡瑁、张允等原荆州水军将领,摒弃前嫌,通力合作。

基地建设:以襄阳、樊城为核心,扩建水寨,增造舰船。甘宁离去前留下的一些水战心得和图样,被文聘高度重视,用于改进战船设计。

严格操练:针对北军士卒不习水性的问题,采取先舟楫,后战阵的方法,让北方健儿逐步适应风浪。同时,加大水战战术演练,如火攻、接舷、弓弩齐射等。

巡弋江防:时常派遣船队沿江巡弋,既熟悉水文,也向对岸的周瑜展示力量,保持压力。

长江北岸,战船往来,旌旗蔽空,号角连营,一支强大的水师正在快速成长。

荆豫大地上,袁绍才尽其用的策略,正通过徐庶、关羽、魏延、文聘这些新旧人才的努力,结出硕果。两州之地,人心渐附,军力日强。丞相曹操在许都总揽内政,协调各方资源,有力支援了前线的整合与建设;尚书令荀彧则以其影响力,稳定朝堂,使袁绍的各项政令得以顺畅推行。

许都,晋王府邸深处,一间戒备森严的密室中,炭火盆偶尔爆出几点火星。郭嘉拥裘而坐,面前摆放着大量关于西凉的情报。贾诩静坐一旁,如同幽谷深潭。司马懿则垂手立于侧,负责记录与补充。

韩遂,号‘黄河九曲’,其性多疑,老而弥辣;马超,年少枭雄,勇烈冠世,然刚愎自用,与其父旧部未必和睦。郭嘉轻轻咳嗽两声,手指点着韩遂、马超的名字,离间此二人,需双管齐下。

贾诩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可先从马超处着手。马超自负勇力,常怨韩遂分其兵权,制约其行动。我可遣死士,于金城(韩遂治所)散布流言,称马超欲效仿吕布,吞并韩遂部众,独霸西凉。流言需真真假假,提及一些唯有韩遂核心圈层才知的细节,增加可信度。

司马懿补充道:同时,可重金收买韩遂身边近臣,令其不时进言,暗示马超有异心。尤其可强调,马超与朝廷(指袁绍)或有秘密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