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武汉东湖的荷叶,将茶馆庭中的 “文化节开幕旗” 染成五彩。
旗帜以百年荷茎、长江灵鱼丝、武汉热干面丝、信阳茶枝、周口椒藤五种灵材混织而成,每根丝线都含对应地域的灵韵,交织时似有五脉共鸣,泛着淡粉、淡蓝、暖褐、淡绿、淡红五色灵光。
旗面中央印着 “跨域灵韵共庆” 的烫金大字,字体以灵金粉末勾勒,阳光下闪着细碎金光,似在彰显盛会的庄重;字周环绕着各地灵食虚影 —— 双籽鲜面泛四色灵光、莲子春芽茶凝淡绿淡粉交织雾、香辣豆皮裹暖黄淡红交织气,虚影随晨光轻轻浮动,似在模拟灵食的鲜活姿态。
微风拂过,旗面轻晃,荷香从荷茎纹路中溢出、鱼鲜随鱼丝飘动扩散、酱香裹面丝余韵漫开、茶香伴茶枝轻颤释放、辣香携椒藤气息蔓延,五种香气在空气中凝成五彩灵雾,漫开半里地,引得东湖的灵鸟振翅往庭中飞,鸟喙衔着细小荷瓣;长江的灵鱼跃出水面,鱼尾溅起带江脉灵光的水珠,似在为开幕式献上自然之礼。
唐笙握着系统奖励的 “文化节开幕式流程册”,册页以东湖荷皮、长江鱼皮、武汉面丝混合压制而成,封面嵌着五颗对应地域的灵材碎粒(荷籽、鱼鳞、芝麻、茶芽、椒粒),触之能感受到五脉灵韵流转的温润。
册页泛着五彩灵光,灵光随翻页动作轻轻流动,似在指引流程走向;指尖划过 “辰时三刻剪彩、巳时灵食品鉴、午时灵材交易、未时灵韵交流” 的古雅字迹,字迹以灵墨书写,墨中掺了五地灵材汁液,遇光则亮,清晰易辨。
册中突然飘出缕灵雾,雾中裹着各地灵食的香气 —— 双籽鲜面的鲜、莲子春芽茶的清、香辣豆皮的烈,似在模拟盛会的味觉盛宴,引得周围的小精怪围过来,伸手去抓雾中的香气,却只抓到满手灵韵余温。
“今日武汉灵韵文化节正式启幕!” 唐笙的声音裹着东湖荷脉、长江江脉、武汉面脉三韵,声线清润却极具穿透力,传遍庭中每个角落,让听者心头既存荷的清雅,又含江的醇厚,还带面的烟火气,“请驻马店香油仙、信阳茶灵、周口胡辣汤仙、武汉热干面仙共执剪彩灵剪,以四地灵韵为引,开启这场跨域灵韵交融的盛会!”
四位精怪闻声上前,驻马店香油仙身着暖黄芝麻纹衣,衣上芝麻泛着油脉灵光;信阳茶灵裹淡绿茶裙,裙角缀着细小茶芽;周口胡辣汤仙披淡红椒纹袍,袍边沾着灵椒碎;武汉热干面仙穿暖褐面丝衫,衫上织着 “面韵流转” 图样,四人步伐同步,似在呼应彼此的灵韵。
他们接过系统奖励的 “灵韵剪彩剪”—— 剪柄以五地灵木混合制成,分别嵌着各地灵材碎片:香油仙的剪嵌香油籽、茶灵的剪缀春芽叶、胡辣汤仙的剪含灵椒粒、热干面仙的剪裹面丝,碎片泛着对应灵光,与剪柄的木纹交织,似在诉说跨域灵韵的故事。
“剪彩开始!” 唐笙话音刚落,四把剪刀同时落下,剪刃划过空中的五彩灵雾,瞬间绽放更浓的五色灵光,灵光在空中凝成四地灵食虚影 —— 香油拌热干面、春芽煮莲子、灵椒拌双籽、面丝裹豆皮,虚影盘旋三圈后,缓缓融入庭中的灵脉,似在为文化节注入跨域灵韵,引得客群纷纷拍手叫好,掌声与灵鸟的鸣叫、灵鱼的跃水声交织,形成独特的 “盛会交响曲”。
孙悟空蹲在剪彩台旁的青石上,台以长江古石制成,泛着淡蓝灵光,他爪子扒着台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死死盯着空中的灵食虚影,红毛被五彩灵光染成斑斓色,发梢还沾着昨日残留的芝麻酱,泛着暖黄微光。
“剪彩哪有吃灵食重要!这虚影看得俺老孙肚子更饿了,还不如赶紧上双籽鲜面实在!” 孙悟空说着就要起身往灵食展架冲,刚迈一步,就被哪吒的混天绫缠住腰,混天绫泛着淡红灵光,似有火脉灵韵流转,轻轻一拉便将他拽回。
“莫急!开幕式是文化节的开篇,需以庄重之仪引灵韵汇聚,待仪式结束,灵食自会奉上。” 哪吒的声音带着沉稳,“再闹便罚你帮茶灵煮一下午茶,不仅尝不到灵食,还要闻一下午茶香却不能喝,你可想好?”
孙悟空闻言,立刻蔫了下来,嘟囔道:“开幕式有啥好看的!又不能吃又不能喝,还不如俺在花果山看猴子们摘桃热闹!” 可还是乖乖缩回脚,重新蹲在青石上,眼睛却依旧死死盯着灵食展架的方向,喉结每动一次,就有缕白雾从口中呼出,与空中的灵雾相融,似在提前感受灵食的香气。
【吃瓜系统提示:触发 “悟空急盼灵食闹笑话”“文化节开幕式圆满” 搞笑仙瓜!武汉灵韵文化节以跨域灵韵交融之仪顺利启幕,四地精怪协作高效,客群参与热情高涨,吃瓜进度提升 0.6%!奖励 “灵食品鉴号牌(以五地灵材混合制,牌面刻‘尝鲜’二字,按号取食,防争抢,号牌含淡弱灵光,可引客群有序排队)”“开幕式纪念灵晶(以东湖灵砂制成,可记录剪彩盛况,注入灵力即可回放,便于客群留存记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唐笙将灵食品鉴号牌分发给客群,每位客群接过号牌时,号牌都会根据客群的灵韵偏好,泛出对应灵光 —— 喜鲜者泛淡蓝、爱香者显暖黄、好清者露淡绿、嗜辣者现淡红,似在为客群推荐适配的灵食;又将开幕式纪念灵晶放在展架旁,供客群自愿领取,灵晶泛着五彩微光,引得客群纷纷驻足,想记录这难忘的时刻。
开幕式刚结束,庭外突然泛出浓郁的暖黄灵光 —— 灵光如麦浪般从武汉豆皮坊方向漫来,在空中凝成细小的漩涡,漩涡中心裹着个拇指大的小仙,小仙通体呈面质人形,身着豆皮纹衣,衣上的豆皮纹路清晰,泛着暖黄灵光,似含面脉与豆脉双重灵韵。
小仙手中提着个迷你竹编蒸笼,蒸笼以百年竹篾制成,笼身刻着 “豆面双韵” 图样,泛着暖黄灵光,笼中装满金黄的灵豆皮,每片豆皮都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泛着油亮的光泽,轻轻晃动蒸笼,就能闻到浓郁的豆香,与面的醇厚交织,引得周围的客群纷纷侧目。
“吾乃武汉豆皮仙,居豆皮坊百年,闻灵韵文化节启幕,特来送灵豆皮助食,望能为跨域灵韵添一份豆面双韵!” 豆皮仙的声音带着豆的清甜与面的厚重,清润悦耳,“此灵豆皮以长江灵水浸泡黄豆,磨浆后用东湖荷露调和,再以武汉面丝为底,蒸足一个时辰而成,含面脉与豆脉双重灵韵,加灵虾籽拌匀,能做‘虾籽豆皮’,鲜韵与豆香交融,口感外酥里嫩,定能成文化节新宠!”
他说着从蒸笼中取出一片灵豆皮,递到唐笙面前,豆皮泛着暖黄灵光,触之微凉,似含东湖的清润,凑近闻,能清晰品出黄豆的焦香与面丝的麦香,两种香气互不冲突,反而相得益彰。